3月6日晚6点,三个小时的小组会议过后,记者在内蒙古代表团驻地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谈起当天下午的参会感受,金之钧说:“不管是党政领导还是一线工人,大家的发言讲政治、讲科学,反映的问题也都从实际出发。”
身为能源领域专家,今年全国两会,金之钧最关注的话题是新质生产力。“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积累,我们在科技领域,包括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创新机制优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从国内需求看,我们需要创新驱动,形成新的产业链,拉动经济增长。从国际上看,我们也具备了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促质、以质导新,通过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引导创新布局,通过创新来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金之钧说。
在油气勘探领域深耕数十年,金之钧对化石能源的转型格外关注。他认为,长久来看,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但通过技术如何更高效、更清洁利用化石能源,仍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他过去一年一直在做的事。“比如煤炭开采,我们可以通过发展自动化采煤,建设智慧矿山,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金之钧说。
现在,他同时担任着两个研究院的院长,分别于2020年7月和2022年9月成立的北大能源研究院、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二者定位有所不同,前者重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端智库建设,后者以解决鄂尔多斯市实现从化石能源到非化石能源结构调整转型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应用研究为主体。
“尽管定位不一样,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金之钧说,北大能源研究院为招揽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研究院成立不久便快速组建起一个35人的核心团队,到现在已面向海内外招募人才近100人,为开展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论创新一定要落地,鄂尔多斯正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地方。”
做更贴近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的学问,一直是金之钧的目标。在这位院士眼里,鄂尔多斯是一个“聚宝盆”。“这里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巨大,在研究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转型这个课题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贴近生产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想科研环境。”金之钧说。
过去一年,金之钧每月都会在北京和鄂尔多斯之间往返。“有时候待三五天,有时候则是十几天。我们组织了9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同步推进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建设和科研工作。研究院的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北大和鄂尔多斯的领导担任,常规的领导小组会议一般一年只开一次,去年我们开了4次,随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金之钧说。
紧张高效的工作节奏、来自学校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团队干事创业的热情,令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去年,我们形成了鄂尔多斯零碳机场的建设方案,今年10月份左右即将建成。智慧矿山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推进,预计今年年底鄂尔多斯第一座高级别智慧矿山就可建成。过去一年我们还发表了17篇文章,申请了多项专利。”金之钧说。今年全国两会,金之钧带来的建议也和鄂尔多斯的能源转型发展有关。
对科研工作者而言,时间不等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做事、做实事。”采访结束后,66岁的金之钧依旧步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