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听云南三位新晋院士谈高层次人才培养

2024-02-03   西南林业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189

    多年来,云南省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卓有成效,院士数量不断增长,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辛勤的努力结出硕果。2023年,云南新增孙航、徐星、杜官本3位两院院士,3人均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以下为杜官本院士采访报道视频。

    以下为3位新晋院士采访报道文字版内容。

孙航院士接受记者采访

    多年来,您在所研究领域取得诸多成就和荣誉,还成功当选院士。在此期间,我省人才工作相关部门给您提供了哪些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官本:一直以来,我们团队的成长都得到了我省相关部门的支持。我的成长是省里一个个科技项目支撑起来的,包括我第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就得益于省科技厅和昆明市科技局的支持,让我迈出了人造板产学研第一步。

    尤其是2016年,我被评选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可谓是“及时雨”。当时,因为资金等原因,我们团队在选择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还是转型做基础科研上难以抉择,如果那时没有人才项目的支持,可能我们就不再以产学研结合作为研究发力方向。正是因为团队有了相应项目支持,我们才有了“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线节能高效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好成果,也最终成就了团队的今天,让我能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航:我省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设立了“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引培计划”,我也是其中最早的受益者之一。之后还有一些人才研究项目如“云南省创新团队”等,以及到目前较为完善的 “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学家工作室及“云岭学者” 等,项目投入都是千万级。我也有幸入选科技领军人才及科学家工作室,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星:来到云南工作后,我入选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省里给了我很多帮助,通过电话和邮件询问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让我真切感受到云南对人才的关心,同事、学院、学校等也对我十分关心。回到北京后,我还给同事展示“兴滇惠才卡”,这个卡给人才带来很多便利。

    扎根云南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我省有哪些方面吸引您?与其他地方相比,您认为云南有哪些比较优势?

    孙航: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植物种类不仅异常丰富,而且演化系列齐全、过程清晰。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是全球其他区域不可相比的。在科研方面,云南省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有非常好的植物标本馆及 相关实验平台,还有以吴征镒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植物学家,他们在植物分类学及植物区系地理学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此外,我的母校云南大学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等研究领域,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平台;西南林业大学对植物学特别是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有扎实的基础。这些重要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机构和队伍集聚在云南,也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杜官本:在云南发展林业产业,有地域和资源2个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从地域优势来说,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毗邻,而与这些国家的人造板市场相比,我们有很强的技术代差,这是我们发展人造板产业的基础优势。第二,我们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如果能把这个资源 用好用活,那是非常有潜力的。目前,云南的林业资源就像没有开挖的矿,一旦合理开发就会有更好的效益。

    徐星: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这主要指现代的生物。大家了解得少一点的是,云南也是古生物王国。因为云南的化石资源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从早期的化石到跟我们人类相关的化石都有分布。我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关于云南峨山的一个恐龙化石的相关研究成果。

    您在云南工作期间如何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克服困难?

    杜官本:2000年,我们的人造板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经费和工作经费都很少。我拿到了美国博士后录取通知书,但因为一些情况,打算留在国内发展。我想做研究、做项目却没有钱,就找到省科技厅,省科技厅领导没有因为我年轻就拒绝我,而是把一项攻关项目任务交给我,还给了我4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当时这个项目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个重点项目,让我开启了“环保型室外型刨花板”项目研究。当时,如果没有这笔原始启动资金,我就走不出人造板研究第一步,也就没有后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防潮型刨花板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技术”项目,更谈不上能有今天的个人发展。

    徐星:来到云南工作后,从我的生活到办公环境,到研究平台的建设等,都得到相关部门和我所在单位的关心帮助。比如说,有一次我希望招一个科研助理,从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到学校的其他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件事,很快就招到一位优秀的人才。这是一个很温暖的体会。

杜官本院士(中)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

    您觉得目前云南省的院士、高层次人才培育环境如何?跟外省相比,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和完善?

    杜官本: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环境一直在进步,比如说对人才的尊重、关怀等。特别是近5年到10年来,云南的人才工作做得越来越好,院士数量不断增加。

    培养高层次人才,最主要是要解决人才总量的问题,高层次人才也 是逐渐成长起来的,人才总量大了,高层次人才自然就会多。比如说,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毕业之后都愿意来云南发展,那我们的人才自然会越来越多。解决人才总量不够的问题,需要制度创新。云南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徐星:从管理层面来讲,云南以及其他一些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比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管理体系,云南的效率要低于东部地区、北京和广东。

    孙航:云南重视人才工作,也有非常好的人才培育环境。今后还可以继续加强人才交流,鼓励人才到国内外著名机构交流合作,完善有关的政策,例如在相关人才项目中,匹配相关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

    要吸引更多国内甚至国际高层次人才来云南发展,还可以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徐星:据我了解,省里出台了很多举措支持本土人才发展。实事求是地说,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发展从硬件设施条件来说很难与发达地区竞争。未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需多从软环境建设方面入手。做科研的人大都是有情怀、有理想的,从软环境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可能更有吸引力。

    2023年初,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云南大学做过一次调研,开过 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云南大学近年来引进的人才。大家也认为,从硬件上云南与经济发达地区竞争存在困难,他们更多地希望软环境能尽快改善。

    杜官本: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吸引人才的最根本动力。从目前看,云南要引进优质人才还是比较难的。第一,与很多发达省份相比,云南给人才的做事平台高度还不够。第二,做事的环境和氛围不够,总体来说专注于做事的群体太小。所以,云南要不断提升平台,创造更好的做事环境,让人才能够沉下心来做事,让人才的研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让人才有成就感。

    培养高层次人才更需要系统性创新,需要从上到下、里里外外形成一个体系。比如说,如果要在某个领域发展,就要在这个领域吸引大量国内外先进人才,并制定相应政策,同时确保政策上下一致,而不是上热中温下冷。

    孙航:云南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如教育、医疗等可能会对人才来滇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今后需要完善保障体系,出台或完善有关的特殊吸引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在云南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促进青年科研人才多出成果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杜官本:我觉得青年科技人才要多关注行业发展需求,我们做科技创新,要多围绕行业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来开展,多跟企业接触。对一个科学家来讲,要适时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刻反思自己的研究为这个社会的进步、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我们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并不仅仅是简单到企业去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要把技术问题还原到源头,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去指导行业的技术创新。

    徐星:培育高层次人才需多方发力。从大环境上讲,国家院士制度改革和一些高端人才培育项目,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对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一定倾斜,所以云南要对人才政策进行研究,做一些准备。当然,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是继续引进在东部地区工作很多年的一批科学家;二是本土培养要更加注重长远性。

    孙航:云南省本土人才可以利用院校研究生名额优势,同中国科学院以及高水平院校和机构联合培养或定向培养研究生,利用这些机构的项目优势、平台优势、科研积累及国内外合作优势,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同时,加强同国内外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

    徐星院士(左二)带领学生查看恐龙化石

    当选院士后,您对后续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有何打算?

    徐星:当选院士,我深切地感受到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以后不仅要把科研做好,还要花更多时间去考虑整个学科的建设,以及放眼整个国家古生物学科的建设。

    杜官本:一是把人才“送出去”。在科技领域,领不领先不是自己说了算,要国际上说了算才算。所以我们积极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让自己的人才能和世界顶尖的人才进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外行业的水平和现状。

    二是加强“内培”。在内培上,我们也采取了一些灵活措施。比如通过科技部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这个平台,形成了一个合作团队。目前,来我们学校交流合作的人也很多,也有从美国过来的教职员。虽然这些人才不属于我们团队,但也能为我们所用,共同致力于相关领域研究,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孙航:当选院士是新的起点,不仅在科研上要取得新成绩、有新突破,人才培养也要有新起色。要将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任务和目标,研究上定方向、压担子、创造机会;以德为先,既要严格又要包容;加大对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人才更多的荣誉和鼓励。

来源:云岭先锋公众号

初审 | 融媒体中心(记者站)  审校组

    复审 | 刘   砾

    终审 | 刘合柱

杜官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家
孙航
中国科学院院士
植物分类学专家
徐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生物学专家
  • 杜官本
  • 孙航
  • 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