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详情

广州首个基础大模型“黄埔星”正式问世

2024-01-13   科技日报   阅读量:112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1月12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颁奖典礼、第三届启动会暨大模型圆桌论坛在广东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举办。活动当天,10个赛道共计80支队伍登上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领奖台。10个赛道的冠军团队分别在现场进行了算法成果的展示。

    在“跨场景单目深度估计”赛道中荣获一等奖的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洪伟表示,新开发构建的大模型使识别物体的距离、景深等数据更加准确,这将为手机、自动驾驶、互联网应用这三大落地场景提供更好方案。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自2022年正式启动算法算例大赛。2023年7月,第二届大赛正式开赛,报名人数达8053人。选手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清华大学等368所顶尖高校,以及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联想、小米等790所知名企业,共组成6297个团队参赛。两届赛事已累积大量优秀算法算例成果,大部分成果已进入终端应用环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系列核心“卡脖子”问题,算法算力成果逐渐赋能千行百业。

    在活动现场的成果签约活动中,琶洲实验室(黄埔)与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大赛成果进入实际场景应用。

    据了解,本次大赛吸引了海内外“产学研用”各领域近15000名人才团队同台竞技,多项算法成果已用于华为、南方电网、视源股份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黄埔星”大模型正式发布。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琶洲实验室(黄埔)正式发布“黄埔星”大模型,该自主可控多模态基础大模型与国内外大模型比较,在全新MOE架构建设、多轮对话能力、多模态知识理解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未来“黄埔星”大模型将与全国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在国内医疗、工业、政务等领域推进“领域大模型”定制开发。“黄埔星”大模型也将成为全国各领域领先单点技术的试验场,通过技术融合在不同行业创造新质生产力。

    “这是广州首个技术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徐宗本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双移动”模式创新,聚集力量推进“黄埔星”大模型成为国内领先的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选拔优秀单点技术,实现大模型在领域赋能上快速突破。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近年来,该区高质量构建以广州实验室、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全区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集聚院士项目超1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瞪羚企业超600家,汇集高层次人才总数超1400人、A类外国高端人才超1100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6.65%。

    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持续“汇聚问题、汇聚算法、汇聚人才”,打造人工智能算法和人才高地,加速推动高价值成果转化落地,共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 冷媚

徐宗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