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聚力,共赴山海。今年,“百名院士常州行”活动启动,这些将陆续来常的全国各领域“最强大脑”,或为常州籍,或在常工作生活,或与常州渊源深厚,情谊绵长。他们正把对常州的关心化为强劲助力,推动我市阔步迈上新征程。
骨架已经搭建完成,如何进一步“强筋健骨”,挺起产业“硬脊梁”?这几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碳纤维创新中心主任岳清瑞带领团队梳理总结过去经验,商讨谋划下一步工作重点。
长三角碳纤维创新中心
2022年3月,长三角碳纤维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常州。该中心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国家高新区共同打造,聚焦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双碳与可持续发展等5大战略领域,重点攻克先进碳纤维、高性能与多功能复合材料、全寿命周期评价与循环应用等5类关键技术,解决我国现阶段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卡脖子”困境。
“2023年是创新中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搬入了9500余平方的新家,‘工程复材、航空航天’两大平台建设正加紧推进。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两个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顶尖科研团队,拿下了两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岳清瑞看来,现在的成绩仅仅只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新的一年,我们要在团队引进培育、研发和试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力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黑色黄金”。岳清瑞敏锐地意识到碳纤维应用于土木领域的可行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立即投身于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市场推广中。
“那时候国内碳纤维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起步比较艰难。”岳清瑞先是扎扎实实搞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开发新品种;随后又组织人员开拓国内市场,努力推广碳纤维在土木领域的应用。
“碳纤维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建筑材料在重大工程或复杂服役环境下遇到的不能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系列问题。”岳清瑞介绍,以传统混凝土建筑为例,传统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易受损,而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情况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在我国实施‘双碳’战略背景之下,碳纤维通过结构加固、桥梁建设、地基处理、防腐防蚀、隔音隔热、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在工程领域的用量有望达到万吨级以上,成为碳纤维重大应用增长点,支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
“常州有着较好的碳纤维产业基础,也是国内最早布局碳纤维产业的城市之一。”岳清瑞介绍,从本世纪初,他作为科技部平台专家经常来常州考察交流,见证了常州先进碳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我们把创新中心放在常州,主要就是看重常州的产业链、市场规模以及服务能力。”
目前,常州已集聚中简科技、宏发纵横等一批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从原材料生产—复材成型—装备制造—终销产品及相关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并在多个细分领域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
2022年,常州新型碳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代表江苏先进碳材料产业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们要想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以‘高端化’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岳清瑞说。
要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做强技术供给、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等核心功能,建立起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科研平台体系。
要培育链主企业“顶天立地”,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条整合力、产业生态主导力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培育专精特新“抢占高地”,着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
“常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擅长通过市场将产品变产业,实现从1裂变为100、10000甚至无穷大。”岳清瑞表示。
2023年,常州预计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实现了综合竞争力、资源集聚力、区域辐射力、发展影响力的大幅跃升。“作为新常州人,我倍感自豪、非常振奋。”采访中,岳清瑞对常州寄予厚望:“常州还是要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条‘华山一条路’,让创新的‘引擎’更加强劲,让创新的‘森林’枝繁叶茂,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常州力量’。”
来源:常州广播电视台 常报新媒体
记者:马驰骋 姜小莉
摄影:高 珉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