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丨湖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陈学东

2023-07-13   人民网   阅读量:286

    2022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陆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专题已在中国科协官网、科协网上会史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正式上线(网页地址:https://zt.scimall.org.cn/2022/0526/index.html)。聚焦各地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情况,我们将为大家陆续推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推荐候选人的风采事迹。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陈学东,1963年4月生,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

    陈学东长年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他热爱祖国,学风正派,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对于学术探索孜孜不倦,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数十载春秋,谱写的是他对学术追求的热爱和呕心沥血。

    陈学东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注于机械系统动力学设计与控制的研究,发展了面向服役过程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计算、优化及控制的方法与技术,研发了机械抗冲击、抑扰动及减振动的动力学设计与控制系统及相关功能部件或装置,应用于全球首台极地超深油气钻机、首台国产 IC 光刻机和多种国防重器,为我国重大装备制造的自主可控作出重要贡献。

    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授权中国、美国、日本发明专利106项、软件著作权28项,发表 SCI 论文96篇,出版专著2部。

    纳米精度工作台是IC光刻机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制造难度极大,我国在该领域长期落后,被“卡脖子”。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陈学东建立超精制造装备多场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出减扰动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发明纳米精度工作台设计与控制技术,研制了纳米精度多自由度工作台,应用于国产首台IC光刻机和国产首台封装光刻机,助力我国IC光刻机自主研发的重大突破。

    复杂振动抑制技术是机载尖端光电系统服役性能的根本保证。传统技术无法满足尖端仪器装置对环境振动近零隔离的苛刻要求,这是公认的国际难题。为此,他提出准零刚度-变阻尼减振动力学设计与控制方法,发明相斥磁性负刚度和无源频变阻尼技术,研制了系列高性能减隔振装置,目前已应用于陆海空5类重器中20种光电系统/装置减隔振,满足了我国航空航天航海和先进武器装备研制的急需。

    油气钻机等大型重载装备是支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核心,其服役环境极端严苛,载荷大、冲击强、结构易畸变失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他提出重载装备结构耦合/接触动力学建模及计算优化方法,研发超深钻机等抗冲击动力学设计系统,发明大型臂架结构动态试验台,应用于世界首台7千米极地超深钻机等重大装备的研制,支撑我国相关装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陈学东谦虚务实,以其低调奋进的人格魅力和开放民主的学术精神,吸引凝聚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组建了机械系统动力学设计与控制“双一流”建设研究团队,回国以来带领团队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逾百名,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学风优良、团结协作的人才队伍,为机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2008年他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省师德先进个人”和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等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

(责编:李慧博、杨鸿光)

陈学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械设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