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12月9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陈建峰牵头承担的“智能控释材料分子设计及纳米农药研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目汇聚纳米材料产品工程和农药制剂研发应用领域优势力量,将推动我国纳米农药科技理论体系和产品创新、田间应用示范推广迈上新台阶。
北京化工大学供图
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能够控制有害生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农药剂型由于吸收率低、持效期短,带来了农药使用量过大、农业面源污染重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单位面积农药用量相较世界平均水平明显较高,农药有效利用率低于农业发达国家。
如今,随着纳米科技与传统农药的深度融合,农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农药剂型加工质量,可以显著提高传统农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与靶标特异性,降低农药残留污染与生物抗药性。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制定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绿色农药研发,鼓励纳米技术在农药剂型上的创新应用。
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院士团队是国际上最早从事纳米农药研究的团队之一。其首创了超重力模板法制备硅基纳米空心材料,研制出阿维菌素等水分散纳米农药制剂,用于水稻二化螟和柑橘红蜘蛛的田间防效评测结果表明,其原药用量可减少50%,持效期长达21天,显著优于目前性能最优的商品化乳油制剂。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相关企业已建成年产吨级硅基纳米控释材料的中试放大装置,为纳米农药制剂研发及其工程化、规模化、产品化验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国在纳米农药基础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但目前纳米农药存在的成本控制、安全性评价、应用技术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规模化应用。“智能控释材料分子设计及纳米农药研制”项目将聚焦纳米智能控释材料、纳米控释农药制剂、纳米农药田间应用3大方面共11项研究内容,突破纳米控释材料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水分散、智能控释纳米农药创制,环境安全标准化田间应用示范等关键科学技术难题。该项目将由北京化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湖北泰盛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联合承担。
会议期间,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建峰介绍了项目立项背景、项目创新与特色、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强调项目团队全体成员要始终牢记使命任务,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王丹代表项目组汇报了各课题任务、技术路线等具体实施方案。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点评,并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的技术、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项目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项目团队成员认真听取采纳专家组意见建议,就项目集智攻关、资源共享、有效合作和协同创新等达成共识,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