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院士专家面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兆云:中药、民族药研究大有可为 希望更多科学家加入

2023-12-03   云南网   阅读量:772

    12月1日-3日,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旨、“科学.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在云南腾冲举办,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大学校长、知名企业家、金融界代表齐聚腾冲。

    云南网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战略科学家朱兆云,和大家一起聊聊她的科研故事以及她对云南中药、民族药的特殊情结。

    对话:

    云南网:目前您和您的团队正在致力于攻关哪些科研难题?此次参加腾冲科学家论坛,带来了哪些新观点和新思路?

    朱兆云:中药、民族药大有可为。数十年来,我和团队同事们一直在做云南中药、民族药的研发。首先是资源方面的调研,通过调研、资料整理、采集标本,把中草药当中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类似问题探究清楚。因为种源的鉴定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开发新药把种用错了,那么所有试验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都不能说明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编撰了《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共收集了四千三百九十二种药物。通过拍摄彩色照片,将药物的长相、生长环境、药用途径等进行详细记载。

    另一方面,针对效果很好的一些药材,我们结合患者需要、市场需要,依据适应症来开发新药。目前,我们正在对两个新药品进行临床试验:附杞固本膏和全三七片。附杞固本膏是我们云南的一位名中医家的祖传秘方,通过合作已经完成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将转入三期,通过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三七片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主要针对心脉於阻症候解决一些问题。全三七片的特点在于,它地上部分的茎叶花和地下部分的根一起入药,实现药用部位全、化学成分全,去农残、重金属,尽量剔除无效成分,以减少患者服药量,更好服务患者。

    云南网:您刚说到的《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相当于是云南版“本草纲目”了,您认为云南的中药资源开发应用程度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朱兆云: 我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占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太多好药蕴藏于民间,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去开发去探索。可以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也正在努力加快进度。在这次论坛上,我也向大家宣传云南的中药、民族药资源,希望更多科学家、药物学家,能够加入到云南的中药、民族药资源开发的队伍当中来。

    云南网:这么多年来您一直从事中药、民族药研发,那您是否有特别喜欢的中药材呢?

    朱兆云:我生于医药世家,对中药、民族药从小就耳濡目染,非常喜欢,长大后也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因为看到并体会到中药、民族药治病救人的功效,因此对中草药有着特别的感情。

    同时,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我们云南的中药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有6000多种,在我所接触和了解的中药材中,七叶莲,是我非常喜爱的一种。它有止痛、抗炎的功效,特别是它不挑生长环境,就算环境恶劣也可以生长并且长得很好。

    云南很好的药材太多了。我们云南的道地药材——三七,它是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的名贵药材,主要产于文山地区。三七主要是用于活血化瘀,后有人经过研究也把它用于治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全三七片,就是用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三七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味中药材。  

    云南网:对于云南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朱兆云:中药、民族药的发展可以跟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试想,如果我们漫山遍野都种上小草、花卉以及木本药材,如此一来,经过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能起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同时这也是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例如,我们曾在调研中发现一农户家种的一种重楼,很大且有100多个芽。后经昆明植物研究所权威专家鉴定为滇重楼,它品质好、产量高,我们便培训药农种植,最先在滇西地区推广,带动了部分农民致富。

    云南网:中药、民族药的发展需要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结合个人经历,您对于新一代的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朱兆云:科研的道路,“九死一生”,不容易!你以为成功了,但是有的时候并不一定。科研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我觉得要耐得住寂寞,要脚踏实地,还要选准方向。不仅是年轻人,我们老一辈也如此。就比如我们团队研发新药,基本上每开发一个新药都需要10多年的时间,没有想象那么容易的。

    策划:期俊军 张成 吴珺

    记者:期俊军 高祎祎 陈思蒙 见习记者 张梅焕

    设计:蔡陈晨 张哲浩

    编辑:何宣颖

责任编辑:何宣颖

朱兆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