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3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11-23   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930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首都医科大学3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

图片

    吉训明,1970年12月出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卒中抢救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健康促进工程和国家百万卒中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脑卒中防治与转化医学研究,专注于我国动脉和静脉性卒中发病机制、脑血流重建与神经保护研究。主持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脑动脉和静脉卒中领域进行了系统创新性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于《NEJM》《Lancet Neurology》《Nature》等期刊,连续五年入选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国家“创先争优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吴阶平医学创新奖。担任《Brain Circulation》《Neuroprotection》《Conditioning Medicine》杂志主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学者。

图片

    王振常,1964年9月出生,现任?都医科?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研究?导师,?都医科?学?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主任、医学影像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等。

    长期从事生理病理信息探测感知技术及仪器的科学研究,是我国听觉和视觉系统影像感知与解析领域的带头人。建立了人体复杂系统影像多模式多维度协同与生理病理多要素信息关联诊断体系,形成人体信息探测感知新范式。主持研制全球首台分辨尺度达50μm专用骨质CT仪器,实现信息获取能力从亚毫米级到十微米级的跨越,成功探索出“专而精”的国产CT仪器高端化发展新路径。基于信息技术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实现听视觉系统微小病症检出效能的大幅跃升,带动了医学影像学重构。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担任中华医学杂志社《数字医学与健康》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等23种专业杂志副主编。获评中宣部“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几内亚共和国勋章、埃博拉防控全国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北京学者,卫生部、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片

    江涛,1964年3月出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常委、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主任委员等。

    长期从事脑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是我国神经功能保护手术理念的率先实践者与手术策略的主要创建者,神经外科领域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重大专项。建立了中国/亚洲脑胶质瘤基因组学数据平台(CGGA/ AGGA),CGGA数据库获2021年“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揭示了脑胶质瘤恶性进展关键机制,自主研发了脑肿瘤1.1类靶向药物,成果发表于《Cell》。以通讯作者在《Cell》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著3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北京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入选北京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

    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首都医科大学将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培养人民满意的健康守护人,为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向新当选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向矢志奋斗的首医人致以崇高敬意!

    来源:人事处

    审核:雷丽萍

王振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
影像感知与解析技术专家
吉训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经病学专家
江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经外科学专家
  • 王振常
  • 吉训明
  • 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