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将科研创新瞄准国家急需的地方——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坝道工程医院院长王复明

2023-11-20   河南日报-大河网   阅读量:523

    □本报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聚焦国家基础工程‘疑难急险’,云集全球顶尖专家团队,协同发力以实现创新成果‘顶天立地’,‘工程医院’大有可为。”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坝道工程医院院长王复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一个又一个连山接海的传奇。多年来,我国基础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当下,中国基建从“以建为主”步入“建养并重”阶段,基础工程养护修复任务日益繁重,安全保障与可持续运维面临技术、人才及体制机制等诸多挑战。

    “当好‘工程医生’,将科研创新瞄准国家急需的地方。”王复明认为,工程基础设施“健康检测、病害诊断、修复加固、应急抢险”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2017年,王复明提出了“工程医院”的理念并着力打造坝道工程医院这一创新平台,“不仅为全国各地工程设施提供科学‘诊疗方案’,也为基础工程领域开展前沿性、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几年来,坝道工程医院不仅集聚了国内外20多名院士、大师及其团队,以特色工程技术为全国40多项工程类“疑难急险”提供病害处置及咨询服务,还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如建成全国首个现代地下生态储粮示范仓,攻克韧性防水支护、装配式地下粮库建造及智能监控等多项技术难题,地下工程柔性防水与韧性支护材料及成套技术成果获202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院士专家团队领衔,设计建设足尺试验场,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河南力量。”在王复明看来,如果说原始创新是从“0”到“1”,那么中间性试验就是从“1”到“100”的过程,中试平台至关重要。被誉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的平舆县建设“工程医院”和规划综合性大尺度试验场,搭建开放共享的平台,从而支撑科技创新和相关成果转化。

    “在科研创新上发挥集聚效应,在人才培养上打造创新模式。”王复明说,近年来,坝道工程医院还深化构建“跨行业协同、产科教融合”新平台,与全国50多所大学联合成立“大土木”工程教育联盟,创建“水土交融、场网共享”实践育人模式,发展远程试验观摩、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工程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汇聚盘活各类实践育人资源,发展新工科教育范式,致力培养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具有全生命周期理念、建养一体化和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

    “坝道工程医院的落户,助力平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科研式‘筑巢引凤’。”王复明说,坝道工程医院源源不断吸引高校、企业、学术团体到平舆开展人才培训、科普旅游,为当地发展科普旅游新型产业提供平台。同时,院士专家“最强大脑”有力赋能平舆防水产业创新蝶变,为当地防水企业在新材料、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科技支撑,书写了“院士经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例。

    我省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作为一家高能级创新平台,服务河南创新发展大局,去年4月,黄河实验室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县)中试基地和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同时挂牌,坝道工程医院又成为黄河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力量。

    “发挥一流创新平台的‘磁吸’效应,高效集聚创新资源,引进更多顶尖人才、一流团队,凝练一流课题,产出一流成果。”王复明感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他尤感振奋,下一步,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聚焦工程设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等深耕发力,将“工程医院”打造成基础工程原创性、中间性、集成性、示范性全链条系统试验研究的应用示范平台,让更多创新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编辑:张龙(小)

王复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础工程防渗与修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