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何院士翻译《虎口拔牙》传奇

2023-11-1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阅读量:248

    前不久,报社到中南大学采访何继善院士的年轻记者,给我带回一本何院士翻译美国“飞虎队”(14航空大队)飞行员唐纳德·斯·洛佩兹的战斗回忆录《虎口拔牙》。接过这本有何院士给我亲笔题词的赠书,我愣住了,何院士是世界著名的地球物理专家,他研究的学术领域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有一些联系,但与空战应该完全不沾边。他的工作那么繁忙,为什么还有腾出大量时间来翻译一本美国空战英雄长达309页的回忆录?

https://news-vod.voc.com.cn/9/2023/11/16/19a35138148bde6292e18675d99268efae32373b1700128496653.jpg?pid=8519055

    我正是怀着极大的好奇把书打开,何院士的“译者序”一下子吸引了我,真没有想到何院士翻这本书竟然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

    何院士在“译者序”写到:“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就被它所吸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我与书中故事经历过同时期,它激起了我太多的回忆,思绪中饱含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和对今天和平生活的温馨与幸福的热爱”。

    “当我读到《虎口拔牙》这本书时,立刻回忆起几次险些死于日本鬼子飞机袭击的情景。有一次我还只有5岁,正和邻居家的小孩在晒谷坪玩的时候,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一共3架,在空中盘旋,我们吓得都往家里跑,就在这时,一架飞机向下俯冲……不久飞机就在我们身后大约100米的地方投下了一枚炸弹,我们都被震倒。如果不是那时的炸弹威力不算太大,我们肯定没有命了”。接着,何院士讲述了他亲眼目睹日本鬼子飞机桩桩犯下的滔天罪行。

    就在幼年的何继善院士几次险些死于日本鬼子飞机袭击的同时期,《虎口拔牙》的作者、“时年19岁正在大学学习的唐纳德·洛佩兹先生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成为由陈纳德将军创建的飞虎队的一名战斗飞行员,参加过101次战斗,多次击落日机、摧毁日军各种设施”,“获得银星勋章、战士奖章、飞行功勋十字勋章。在中国他亲眼看到了许多战友英勇牺牲,他本人也几次险遭不测,但也化险为夷……”

    回忆到抗日战争湖南的岁月,几次差点惨死于日本鬼子飞机下的何继善院士,非常敬重飞虎队战斗飞行员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读到洛佩斯的回忆录,敬重之心油然而生。他在“译者序”深情地赞扬:“洛佩兹先生对中国人民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这可以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和他的中文版序言中充分体现”。

    “心有灵犀一点通”,洛佩兹在中文版写的序言中同样怀着深情:“我们所有飞行员都感激许多的中国农民和游击队,他们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将我们中队被击落在敌占区的飞行员护送回来。当我们飞行在敌占区上空时总有一种安全感……”“中国人还从其他许多方面帮助我们:提供我们吃、住,修建和修复我们的机场,而最重要的是组建了人工的预警网,取代了在其他战区使用的雷达”。

    《虎口拔牙》能到何院士手中,也颇有传奇色彩。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专家、亚利桑那大学约翰·萨姆拉教授赠送给何继善院士的。何院士在“译者序”中回忆他俩弥足珍贵的友谊:“我俩讨论起有关‘地球物理’的前沿问题,常常可以到深夜;更由于他的经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一名飞行员,曾经在亚洲战场与日本鬼子作战,战争结束后他继续深造,成了国际很知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就因为他那与日军作战的经历,赢得了我的信任,我们1984年第一次见面时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以后的交往甚是频繁,以至我们两家都十分亲近”。

    《虎口拔牙》英文版1986年出了第一版,萨姆拉教授作为参加过对日作战的老飞行员,他与洛佩兹先生英雄相惜,自然对战友的这本书怀着极大的兴趣。1988年何继善院士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讲学时,与何院士惺惺相惜的萨姆拉教授,深知何院士对飞虎队的敬重,专门赠送他一本英文版的书。“英雄相惜”“惺惺相惜”连成一线,让何院士与《虎口拔牙》有了不解之缘。特别是书主轴是回忆衡阳、芷江上空的战斗,更让何院士动情,深感他“翻译此书完全是一种责任感”。

    虽然何院士的英语水平极高,但书中描述的空间跨度很大,书中的许多飞机、空战的专业名词很多,加上何院士工作十分繁忙,给何院士的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他却锲而不舍地挤时间完成翻译,许多译文是他在出差路途中完成的。在科研中十分严谨的何院士在翻译中同样严谨,英文版的书名为《进入老虎的牙齿里》,何院士考虑直译不太雅,先考虑译成《深入虎口》。然而深入虎口干什么?不是被动地被老虎吃掉,而是要狠狠打击日本军国主义,于是将书名定为《虎口拔牙》。

    非常遗憾的是与何院士惺惺相惜的萨姆拉教授,却没有读到何院士的翻译本。萨姆拉教授离开飞行部队后,仍然是位飞行爱好者,自己有架乘坐4人的小飞翔机,他曾带何院士乘这架飞翔机在世界著名的大峡谷等地上空游弋。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驾机在墨西哥境内出事,和他夫人一起遇难。何继善院士说“当他的女儿第一时间将此事通知我时,真是无法接受。本书译本的出版也算是对他这位同行加抗日战士的朋友的纪念”。愿萨姆拉教授天堂有知。

    我是80年代初认识何继善院士的。当时湖南日报汪立康副总编(后任社长、总编)对我说,陈国达教授的“地洼学说”风行世界,近些年来关于陈院士和“地洼学说”的报道不少,但到底这个学说是怎么回事,还没有读者一看就懂的介绍,汪总要我把这个学说用通俗的语言报道出来。奉命后,正巧陈国达教授正在组织一个学术会议,我便赶到会场采访他。陈教授对我说:“你问问何继善副教授,他会给你讲得非常清楚”。就这样我有幸认识了何院士,当时他是位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科技成果井喷,不仅在国内,在国际学术领域也崭露头角。高大英俊的何继善副教授气宇轩昂不骄,温文尔雅脱俗,声音磁性,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用极为通俗的语言把“地洼学说”形象地介绍出来。我采访陈国达院士和“地洼学说”的专访完成后,汪老总读后高兴地拍了下桌子:“我终于明白‘地洼学说’是怎么回事了”。我马上如实汇报,多亏了何继善副教授,是他介绍得好啊。

    有幸认识了何继善院士后,跟踪采访他成为我报道的重点。何院士担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和三届湖南省科协主席期间,他的重大成果和重要社会活动,我都会力争第一时间报道。90年代中期,我得知何院士发明的地球物理勘探的“双频激电法”在探矿方面获得震惊世界的奇迹,便和学生、湖南日报的年轻记者左丹采访,我俩最早将这项“地质CT”成果展现在报纸上。

https://news-vod.voc.com.cn/9/2023/11/16/f70aa29b0fe65883c98dcb949d262f660cf500221700128514981.png?pid=8519080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何继善院士(右二)、本人(右三)、左丹(右一)和外国留学生合影

    我退休之后,左丹一直把跟踪采访何继善院士作为她报道的重点。今年9月,已担任湖南日报社政务中心主任的左丹策划了一个名为《了不起的院士》视频访谈报道,正是她组织的这次报道让我有幸阅读了何院士翻译的《虎口拔牙》。

https://news-vod.voc.com.cn/9/2023/11/16/a067c776b5d46ad3a6fd5c96a43b731e3f9c9e491700128548793.jpg?pid=8519110

2023年9月,何继善院士给湖南日报及新湖南客户端的题字

    何继善院士翻译的《虎口拔牙》2010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的书受到原作者洛佩兹的高度评价,当时担任美国航空与空间博物馆副主任的洛佩兹在中文版的序言中赞扬“译文不仅正确而且非常好读”,“感谢何教授所作的努力,翻译和安排出版我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在中国参战的纪录。那是我生命中最引为激动和难以忘怀的岁月”。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为书作序时不仅对《虎口拔牙》本书作了很高的评价,还专门写道:“何继善先生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尽管科研、教学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始终关注文化、艺术和社会科学”。“何继善先生以深厚的英文功底流畅的文字,将此书译成中文。无论是曾经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年人,或是在新中国成长的中、青年人,一读此书都将受益。相信中文版《虎口拔牙》的面世,将在两国青年中架起中美友谊桥梁。”

    作者:湖南日报退休记者  谭毅挺

    2023年11月9日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