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陈鲸:我参与的多项系统工程单个周期都超过十年|院士上封面②

2023-10-17   封面新闻   阅读量:626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7870_1697528097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陈鲸院士(左四)参加封面新闻对话院士活动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吴德玉

    “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我也坐过冷板凳,有时候我们十几年都在拼搏,在一个时期也只能获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经过团队坚韧不拔的努力,最后三项工程获得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解决了空间目标监视技术领域的三大难题。”

    陈鲸,一位在成都工作了60年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人。”面对奋斗了60年才取得一个技术领域的成绩,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坚持最终为国家做了一点小贡献,努力始终是会有收获的。

    10月9日,在成都神舟科学空间揭幕式上,记者见到了精神矍铄的陈鲸。他的身份,是航天科普工作者,是成都神舟青少年科学传播中心理事长。这个空间是传播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的基地,亦是在青少年心中埋下航天种子的园地。

    封面新闻“院士上封面”大型科技融媒报道持续推出,今日推出第2期,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3549_1697528205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陈鲸谈科学家精神

谈60年工作感悟

家国情怀求真求是求新

    大学毕业后,安徽人陈鲸来到了成都工作,一待就是六十年。作为通信与信息领域的专家,陈鲸主持了中国首套卫星频谱监测管理成套设备;主持了中国首套空间监视系统;联合主持了中国首套卫星遥感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还在科学试验卫星演示验证设计研制及新一代数字阵列空间监视雷达系统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什么是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的品质是什么?总结自己工作60年的经历,陈鲸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家国情怀:“科学家首先要问自己,你的使命是什么?为谁服务?对科学家来说,不但在技术、专业上要过硬,还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爱国爱家。”

    搞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要求创新。“如果你不去求是、不去求真、也不求新的话,你在这个道路上也走不远。”一些创新的东西,有可能先是把人家的东西集成下来,所谓集成创新,这是一方面。然后在集成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技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不敢做的事情,这种创新思想首先要敢想敢干,不能墨守成规,要突破权威思想。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8145_1697528204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陈鲸讲座

谈创新

就是要把冷板凳坐热

    “我的团队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我所承担的五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周期都超过十年。”成功总是青睐乐于坚持、不断攻坚的人。很多时候创新突破需要十年、二十年;很多时候成功还需要坚韧的意志,甘于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我也坐过冷板凳呀!”谈及瓶颈期,陈鲸院士毫不避讳。“我们曾经有项目进行了十几年攻坚,一到年终考核,都让人坐立不安。曾经有一年,我们十几个人的团队,年终奖励只发了1000元。”

    “如果一个创新项目,几个月就能干成,那就不叫难题,创新需要系统顶层设计,需要技术攻关,需要坚持。原创创新,更需要去摸索、去探索,这个时间肯定要长。有些人的灵感多一些,可能五六年能搞出创新,但国际难题可能要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去突破,特别是要突破一个理论或者突破一个技术思路就更难。”陈鲸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科技工作者,要脚踏实地,不能浮躁,实干才能兴邦。“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才能突破黎明前的黑暗。”

    他也呼吁,一个单位对科研人员要允许失败,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攻坚,不要只看短期行为。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182_1697528204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对话陈鲸

“我读书时成绩中上等”

主要靠“实践中摔打”

    学习一生战斗一生,是陈鲸的信念。他坦言:“我读书的时候成绩就是中上等,最主要还是到工作单位后的‘实践中摔打磨炼’。”

    “我从小上学时都是自己做饭,中午不回家就带饭,初中小学都这样吃过来的,所以青少年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自理生活能力,能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陈鲸说。

    陈鲸院士1963年大学毕业,工作了60年,单专题技术就搞了20年,“包括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中大规模器件以及计算机发展和应用、通信,设计研制各种电路专题技术。打好专题基础非常重要。”

    前20年是“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单位的专题实践中,变成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后40年,陈鲸开始承担大的系统工程,在大系统工程中进行历练,“我做了5项工程,每项工程都花了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当时技术条件跟现在技术条件不一样,中国的技术基础还比较差,但是也很锻炼人。通过那个时期,我们把国家整个电子工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在工程中都实践理解了一遍。”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817_1697528542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给学生签名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要坚持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83岁高龄的陈鲸,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公益科普,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坚持天天学习和练书法。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2493_1697528095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每天练书法成了陈鲸的必修课

    陈鲸坦言,“每天我要在网上学习2-3小时,学习新东西;写1-2小时书法,草书或者隶书,净化心灵。”为了写好1个小时的科普报告材料,他往往需要搜集几个月的资料。他鼓励年轻人,要学习科学家精神,要涉猎古今中外各类思想书籍,他建议大家多看如介绍钱学森、邓稼先等的书籍。“这些老一代的科学家,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的突出贡献,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去学习的。”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7191_1697528095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陈鲸的书法作品

说明: https://imgcdn.thecover.cn/1617_1697528095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陈鲸的书法作品

    如何做好科学教育?有老师请教陈鲸,他表示要找好切入点。比如孩子们对宇宙的奥秘感兴趣,就可以以航空航天为切入点。“航空航天是综合性工程,有航天平台、有传感器、传输链路、有地面接收处理以及测控管理等设备,涉及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及应用、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空间安全、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等等很多门类和科学,希望通过航天科普来让孩子们了解神奇的地球。 ”

陈鲸
中国工程院院士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