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亲爱的任先生,祝您百岁生日快乐!

2023-11-07   兰州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2213

百年风雨路  以草为己任

由任继周到任院士

再到人人心底那句由衷的“大先生”

他的人生犹如草原与旷野

而非轨道或狭巷

深沉、辽阔

道法自然 日新又新

岁月悠悠 生生不息

今天,让我们走进任先生

聆听他“立志高远,心无旁骛,

计划引领,分秒必争”

百年劲草人生

细草微风岸

“我想改变国人膳食结构、让国人更加强壮”

任继周生于1924年

年少体弱多病、颠沛流离

“我曾念过5个中学,大都不超过半年”

目睹国人吃不饱饭、体质孱弱

有学者走向稻田麦地

而他走向了喂养牛羊的草原

19岁的任继周深思熟虑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

将国立中央大学的畜牧兽医系作为第一志愿

入学面试时

该校农学院院长冯泽芳问任继周

“你这样好的成绩,为什么要报畜牧兽医系?”

“我说为了改善中国人的营养结构。

他哈哈一笑,‘你口气不小!’”

1943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的大一学生任继周

上世纪五十年代

他于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畜牧系毕业

离开南京 前往兰州前

老师王栋向他赠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

 1950年,任继周在兰州鉴定牧草

来到大西北 他一头扎进草学研究之中

那时他的“实验室”是两个帐篷

高山上的夜晚很冷 6月都会结冰

实验室需要的蒸馏水瓶常常被冻裂

为了保护瓶子 他和同事常把瓶子抱在被窝里睡觉

那时任继周每周前3天在兰州教学

后4天到试验站工作

为了不耽搁上课时间

他凌晨4点钟就起床赶火车

从火车站到马营沟,山路蜿蜒崎岖,

河水冰冷刺骨

1951年,任继周考察途中过黄河

在当年的西北,草原调研可不容易

交通不便

任继周骑过马、骑过驴、骑过骆驼

毛驴爱溜着路边走

有时路边是山岩  一路磨着任继周的腿

有时路边是悬崖  让人胆战心惊

在扎实的草原学调查基础之上

他编写的《草原学》

成为我国高校第一部草原学教材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任继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草地改良研究

我就像草一样

在最底层、最不起眼的地方工作

见缝插针,不与人争

我就坐我的冷板凳

做我该做的工作

疾风知劲草

“假如说我有点成就的话,这成就不在于别的,就在于走自己的路,创新的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上世纪50、60年代

任继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

甘肃天祝高山草原站

他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试行全面的划区轮牧

获得了巨大成功

为此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彰

划区轮牧理论的创立

也实现了中国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同期他也研制出

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

1957年,任继周在天祝高山草原站

1978年,他建立畜产品单位体系

用来对草原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美国的《世界资源》

分别予以收录

同年创立了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

从时间维度优化整合草原生产要素

最高可使单位面积草原的畜产品增加11倍

提炼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的发展模式

被《光明日报》誉为“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

1980年代,任继周访问新西兰牧场

三年后,

任继周在兰州创办了甘肃省草原研究所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他对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着手研究

此后累计长达20余年

他建立的跨地域科技系统工程

使得当地草地产量增加11.5倍

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倍之多

被贵州省委省政府称为脱贫致富的“灼圃模式”

1984年,他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

1986年,任继周与钱学森通信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体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体育迷”任继周敏锐意识到

中国十分缺乏像样的、具备国际水准的运动草坪

继而,他组建了我国最早的草坪研发团队

根据他的技术体系建成的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场

在1990年曾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主场地

又承担了北京奥运会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