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路 以草为己任
由任继周到任院士
再到人人心底那句由衷的“大先生”
他的人生犹如草原与旷野
而非轨道或狭巷
深沉、辽阔
道法自然 日新又新
岁月悠悠 生生不息
今天,让我们走进任先生
聆听他“立志高远,心无旁骛,
计划引领,分秒必争”
的百年劲草人生
细草微风岸
“我想改变国人膳食结构、让国人更加强壮”
任继周生于1924年
年少体弱多病、颠沛流离
“我曾念过5个中学,大都不超过半年”
目睹国人吃不饱饭、体质孱弱
有学者走向稻田麦地
而他走向了喂养牛羊的草原
19岁的任继周深思熟虑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
将国立中央大学的畜牧兽医系作为第一志愿
入学面试时
该校农学院院长冯泽芳问任继周
“你这样好的成绩,为什么要报畜牧兽医系?”
“我说为了改善中国人的营养结构。
他哈哈一笑,‘你口气不小!’”
1943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的大一学生任继周
上世纪五十年代
他于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畜牧系毕业
离开南京 前往兰州前
老师王栋向他赠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
1950年,任继周在兰州鉴定牧草
来到大西北 他一头扎进草学研究之中
那时他的“实验室”是两个帐篷
高山上的夜晚很冷 6月都会结冰
实验室需要的蒸馏水瓶常常被冻裂
为了保护瓶子 他和同事常把瓶子抱在被窝里睡觉
那时任继周每周前3天在兰州教学
后4天到试验站工作
为了不耽搁上课时间
他凌晨4点钟就起床赶火车
从火车站到马营沟,山路蜿蜒崎岖,
河水冰冷刺骨
1951年,任继周考察途中过黄河
在当年的西北,草原调研可不容易
交通不便
任继周骑过马、骑过驴、骑过骆驼
毛驴爱溜着路边走
有时路边是山岩 一路磨着任继周的腿
有时路边是悬崖 让人胆战心惊
在扎实的草原学调查基础之上
他编写的《草原学》
成为我国高校第一部草原学教材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任继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草地改良研究
我就像草一样
在最底层、最不起眼的地方工作
见缝插针,不与人争
我就坐我的冷板凳
做我该做的工作
疾风知劲草
“假如说我有点成就的话,这成就不在于别的,就在于走自己的路,创新的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上世纪50、60年代
任继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
甘肃天祝高山草原站
他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试行全面的划区轮牧
获得了巨大成功
为此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彰
划区轮牧理论的创立
也实现了中国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同期他也研制出
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
1957年,任继周在天祝高山草原站
1978年,他建立畜产品单位体系
用来对草原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美国的《世界资源》
分别予以收录
同年创立了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
从时间维度优化整合草原生产要素
最高可使单位面积草原的畜产品增加11倍
提炼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的发展模式
被《光明日报》誉为“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
1980年代,任继周访问新西兰牧场
三年后,
任继周在兰州创办了甘肃省草原研究所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他对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着手研究
此后累计长达20余年
他建立的跨地域科技系统工程
使得当地草地产量增加11.5倍
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倍之多
被贵州省委省政府称为脱贫致富的“灼圃模式”
1984年,他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
1986年,任继周与钱学森通信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体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体育迷”任继周敏锐意识到
中国十分缺乏像样的、具备国际水准的运动草坪
继而,他组建了我国最早的草坪研发团队
根据他的技术体系建成的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场
在1990年曾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主场地
又承担了北京奥运会重要项目
2000年,任继周赴贵州扶贫考察
对于20世纪末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粮荒”
任继周提出来自己关于“食物安全”的思想
不仅仅是理念
行动上他提出在陇东黄土高原
建立巨型畜牧业基地
至今草畜产业已经成为
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8年,任继周院士主持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
和第8届国际天然草原大会联合会议闭幕式
1995年,任继周当选为
中国草业科学领域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南京等地的多所名校
科研院所抛来“橄榄枝”,提供优厚待遇
他婉拒道
“我热爱中国的这片土地,哪里都不去,
我的根就在中国、在大西北、在大草原。”
要办好研究所,必须并入一所高校
2002年兰州大学邀请了他
因为兰州大学学科齐全,基础好
可以不离开西北,他乐意加入
2002年4月,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
重新组建成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在任继周及其团队努力下
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在全国高校率先进入
“211”和“985”工程学科建设
2017年,
草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在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兰州大学“草学”一级学科分获第一和A+
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于2022年入选首批全国20家标杆重点实验室
2013年,任继周牵头提出农业结构改革建议
从河西走廊到内蒙草甸
从南海滩涂到青藏高原
从岩溶地带到大漠绿洲
2013年任继周联合8位院士
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从‘耕地农业’向
‘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
草可富国、藏草于粮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就是老老实实
做有一点深度的事
草木有本心
“从社会取一瓢水,就应该还一桶水”
这位思想上的“巨人”
却爱称自己为“草人”?!
2014年10月12日,任继周院士与草业学子亲切座谈
他是“大先生”
执教七十余载 桃李满天下
为我国草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科研、
教学和管理领域的骨干
而他坚持的却是朴素的交往之道
唯有“尊重”二字
“我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
尊重他们的抉择,不多干预”
“我尊重每个人的特长和志趣,
关心每个人的前途,
尽可能关注福利,
用至诚和工作吸引人才”
……
上世纪90年代
出国潮在西部盛行
任继周所在的团队也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
南志标是任继周的研究生
在任继周的鼓励下
他也曾在国外留学
那时许多留学生在国外滞留不归
但南志标致信任继周说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以灼热的语言表达了按时回国的决心
而今
南志标已成长为
我国牧草学领域首个
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并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秉承任继周献身草业的精神
以南志标为代表的任继周的学生们已成为
草业科学的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的骨干
任继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但也是“段子手”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采访
问任继周是怎么克服困难留在西北的
很多年后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我就没有困难,我在那住着好好的,
最后把这个采访搞得平淡了些。”
还是“月光族”
自2020年起
他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6个奖学金
倾尽家中积存累计捐款625万元
激励青年学子成长
他的学生赵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在北京上学期间,一度生活比较紧张,
先生用自己的养老金资助我完成学业,
勉励我要立大志,好好读书。
回到兰州工作之后,
先生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非常关心,
勤加指点,有信必回,有问必答。”
他更是当之无愧的“卷王”
如今百岁的他
每天仍坚持学习工作5小时
眼睛已模糊 就把电脑显示屏上的字体调成“超大号”
为了提醒自己分秒必争
任老的家中挂满了钟表
没人给任继周布置任务
他所做的一切
只是出于一个立志为国为民为真理奉献自己的
爱国学者的拳拳之心
90多岁
他又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
他在兰州大学开设了全国首门“农业伦理学”
第一堂课 他全程站立 讲了一个多小时
2016年冬,他在一场大病后瘦了12公斤
深感余年紧迫
立即组织同仁编写《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
“不累吗?”别人问他
“累啊,走路都走不动,坐也坐不住,坐一会儿躺一会儿。”
2014年9月12日,任继周院士开设
《农业伦理学》和《农业系统发展史》课程
《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出版
94岁的任继周喜极欲泣
“我们毕竟有了一部属于中国自己
农业伦理学的学术专著”
随后,他转身编起2021年出版的大学通识读本《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
和最近刚刚出版的《中国农业伦理学》
不甘成为“数字难民”的他
2023年又注册了微信公众号
取名为“草人说话”
有一回
任继周还请教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常智慧
“什么是元宇宙?你们年轻人用元宇宙吗?”
常智慧收到过任继周的这样一封邮件:
“我想请教一个可有可无的小问题,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5G得到一点什么进步?5G对农牧业有何影响?"
“草人”不老:
在近一个世纪中
他历经战乱、动荡与创业维艰
“要是心眼小一点,早活不成了”
但无论外界如何纷繁复杂,无论身处逆境顺境
他自己的秩序屹立不倒
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惊人的旺盛生命力
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
我早已非我,所有东西都是社会的……
主流媒体报道
任继周院士
1【新华每日电讯】任继周:“草人”不老 | 草地周刊
2【瞭望新闻周刊】吾心吾乡丨“百年树草”——百岁院士任继周的草业情缘
3【新华网】疾风劲“草” 薪火相传——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兰大教授任继周
4【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高天厚土“寸草心”——记草业科学家任继周、南志标
5【CCTV13-新闻直播间】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任继周: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
6【CCTV13-东方时空】吾家吾国 任继周:新中国草业科学开创者
7【央视频】吾家吾国丨独家专访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
8【央广-中国之声】【先生】任继周:从来草原人 皆向草原老
9【光明日报】任继周的学术“草原”
10【光明日报官方微信】任继周草地农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办
11【科技日报】任继周院士:草原上的“草业泰斗”
12【农民日报】任继周—— 青青寸草,悠悠我心
13【中国农网】我心中永远的大先生——任继周先生
14【教育部网站】扎根西部抒壮志 情洒瘠壤育英才——记兰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
15【中国教育报】从来草原人 皆向草原老 ——记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
16【中国教育报】开拓创新 教书育人担使命:【师者故事】“草人”任继周
17【微言教育官方微信】任继周教授:“从来草原人,皆向草原老” | 感念师恩·楷模
18【科学网】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疾风劲“草” 薪火相传
19【甘肃日报】拳拳寸草心 浓浓报国情——记二〇二一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获得者任继周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瞭望、新华网、新华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
微言教育、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甘肃日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等
文字丨李晖 王梓涵 冯杨敬 苏倩
编辑|冯杨敬
主编|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