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数字化转型是核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11-06   上海证券报   阅读量:415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子霖)11月3-5日,第三届“核电数字化博士生论坛”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核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叶奇蓁围绕核电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进行了分享。

    叶奇蓁表示,核电数字化转型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在他看来,数字化转型将带来核电建造和运行水平的提升,减少设备故障和误操作造成的非计划停堆,提高核电站的可利用率,同时亦为延长核电站的服役期限创造条件。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转型是核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支撑。”叶奇蓁说道。

    据介绍,人工智能在核工业的应用主要由基础建设、构架搭建和应用开发三个阶段组成。在基础建设阶段,应聚焦核电站智能仪表智能控制器开发运用、核电站全数字化控制系统DCS开发应用;构架搭建阶段,要着手开发数字核电站(三维﹑动态)利用互联网建立大数据系统、虚拟现实系统(VR),数字孪生系统;应用开发阶段,重点是开发操作指导及事故处理指导、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和相应的专家系统、开发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用于智能维护维修以及高放射性下的事故处理。

    智慧核电站是人工智能与核工业结合的另一个重要场景。叶奇蓁介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成,核电站能够实现智能化运行控制和监测诊断、智能巡检监察和维修管理以及智能安全管理和数字化生产管理。以维修管理为例,基于图像采集及无线传输技术和特种机器人巡检,对运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实现大修管理可视化,检修活动集中监视,检修过程智能管理。

    在核工业应用领域,由于设备本身或运行环境具有放射性,人员操作存在安全风险或操作受限等情况。而采用机器人进行设备检修、放射性废物处理、应急响应等工作,一方面降低了用于人工防护设备的成本及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作人员受辐照剂量和劳动强度。随着核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对于机器人应用的需求将日益迫切。

    叶奇蓁表示,目前业内对核工业机器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要耐高辐照、耐高温、耐腐蚀性液体和气体,特别是摄像头、集成电路器件等。同时,需有高度的可靠性,自诊断能力,自动识别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即具备必要的人工智能。此外,核工业机器人还需要具备自动识别、爬行或潜水的能力。

叶奇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核电发电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