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9月14日电(记者 董雪)“当我看到董绍明院士好几本满满当当的实验记录,每一步实验严格把关,连续高强度工作,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学家严谨治学、不断创新、为国奉献的精神。”今年高三的归子越同学说,近一年院士导师指导下的科研锻炼,激励着他更加坚定地向科学研究方向努力。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未来少年科创营”首届6名学生顺利结业,多名同学科研成果超出院士导师预期,其中两名同学的论文已投稿高分SCI期刊。
据“未来少年科创营”教务负责人、东华大学教务处办公室主任刘冰介绍,首届“未来少年科创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指导高中生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实验创新,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科创营学习,目标是自高中阶段教育引导杰出人才积极投身科研事业,矢志报国。
2021年,10名上海高中生经过层层选拔被录取,8名院士导师涵盖医学、材料学、结构工程、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其中,对化学十分感兴趣的归子越成为陶瓷基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绍明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
2022年1月,导师记录下归子越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材料的画面。(受访者供图)
“这个项目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把科研下沉到高中阶段,让学生跟着院士导师的课题组近距离接触科研,培养科研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刘冰说。
归子越向记者介绍了第一次跟董绍明院士学习的经历:“当时碰巧赶上研究所年度大会,虽然不少内容还听不懂,但老师和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很有意思,严肃但不失活泼的气氛跟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他研究的是连续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特性可以简单概括为既轻又强,最大用途在航空航天领域,目前有一篇论文等待发表。“这种材料的制作流程复杂,实验周期持续了一个学期,“用到了非常专业的实验室和仪器,是我以前不大可能接触到的。”归子越说。
对于这些怀有科研追求的年轻学子,要学习工程科技知识,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程科技思维,更要树立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工程科技伦理道德。在结营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涂善东从工程科技知识、工程科技思维、工程科技伦理等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
据刘冰介绍,新一届“未来少年科创营”即将启动。未来主办方将继续优化选拔和培养方案,比如由在沪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夏令营,以此选拔学生进入“未来少年科创营”等。
“以院士为代表的科技人才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以优秀学子为代表的下一代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整合院士资源,推出‘未来少年科创营’项目,为国家培养工程科学技术精英人才。”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谢东升表示,作为项目联合主办方,上海市嘉定区科委愿意做好院士们和学子们之间的桥梁,“我们要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孩子们心中从小就种下科学的种子,悉心培育、科学引导,让更多孩子成长为国之栋梁,传承好院士精神。”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