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思享 | 赵沁平院士:抢占新兴产业赛道,超前储备工程人才

2023-10-1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355

    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长什么样?他们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又该如何培养?


    先进科学理论的落地离不开工程技术的发展,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3首届中关村卓越工程师发展论坛内外,院士、学者、行业优秀工程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探讨。


    赵沁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他提出,面对新一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理念之一,在于抓住新兴产业新赛道,“超前部署”。


    “超前部署”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思考和剖析。赵沁平解释,以虚拟现实领域工程人才的培养为例,我们尤其应该在第三代互联网相关支撑技术方面把握机遇。


    在他看来,从互联网连接对象的演化来看,我们可以将互联网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以电脑为独立连接对象的“计算机网”;第二代是以电脑和物理实体为连接对象的“物联网”;第三代则广泛连接电脑、物理实体、数字孪生对象、数字原生对象等,称为“泛联网”。在网络的迭代中,需要一系列技术创新,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人才。


    他表示,第三代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机遇,也是新兴产业竞争的新赛道。他说:“我们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瞄准互联网3.0关键技术、基础平台和典型应用场景,着力创新,力争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方面从跟跑向并跑或领跑发展,引领互联网3.0应用,发展并抢占其可能形成的新兴产业。这就需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超前部署,培养大批互联网3.0技术的应用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


    该如何培养卓越的工程人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王茤祥就培养的标准、路径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创新人才必须是一个“T”字型人才。


    王茤祥认为,创新人才就是在科技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能高效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性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人才。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具有超出常规的视野,这是“T”之“—”——要保证思考问题的广度;二要具有一技之长,拥有某方面的专尖知识,这是“T”之“|”——要保证解决问题的深度;三要建立多学科融合、理论实际高效作用的有效方法,实现“|”与“—”之贯通——要保证解决问题的力度。


    在王茤祥看来,创新人才专业化培养必须依托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体系,而创新学科的建立必须找到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内在逻辑。这一逻辑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


    参与此次论坛,并入选2023年度北京市科协“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的北京联创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彦辉,对于“T”字型人才培养的观点表示认同。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经常会和年轻的同事说要‘找准一寸宽,做到一米深’,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常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算力与存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摸爬滚打,郭彦辉接触过不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印象中,这些同学之间的区别很大,即便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也会明显有照本宣科和实践能力突出之分。


    他认为,从用人环节向人才培养环节追溯,大学教育中需要帮助同学在丰富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寻找和强化自身的目标定位,争取让他们尽早找到职业的“支点”,在强目标和强兴趣的牵引下,学生更容易成长为优秀的工程人才。(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