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如东洋口港 耕海走在前|洋口港建设20周年系列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首次提出辐射沙脊群可建深水大港 为洋口港建港奠理论之基

2023-08-14   南通新闻   阅读量:83

    20年的时间,洋口港从一片荒滩,崛起成为国家级LNG能源岛、重大项目集聚的产业港,成为如东乃至南通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功的背后,是洋口港开拓者们前赴后继、科学探索、挑战极限的艰苦付出。他们以开世界辐射沙洲建港先河之勇气,创造了大港崛起的奇迹。《南通新闻》推出“洋口港建设20周年”人物系列报道,以洋口港建设者、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回顾奋斗历程,讲述发展故事,展示沧桑巨变,描绘美好蓝图。今天介绍首次提出辐射沙脊群可建深水大港的中国科学院王颖院士。

    如东因海而生,长期以来却有海无港,只因如东岸外地处辐射沙洲,一直被认为是“建港禁区”。直到上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的王颖、朱大奎,河海大学薛鸿超、严以新等一大批专家相继来到如东。他们通过海底地质取样、地震剖面分析、海洋动力环境研究、卫星遥感分析及动用海军进行潜水作业,终于探明洋口港所处辐射沙洲中最大的潮汐通道——烂沙洋深槽,是现今自太平洋进入黄海的前进潮波与进入东海的旋转潮波汇合及辐散的主通道。

    王颖院士研究发现距岸16公里的西太阳沙高出海平面的部分有6平方多公里,其前方烂沙洋槽深达23米,又是三万年前古长江入海口,为水道稳定性提供依据。她更是率先提出辐射沙洲可以建港的理论。

    王颖院士把论文写在大海上,她和团队在黄海监测持续二十多年,在如东海边一住两个月,每次趁潮作业最少13小时,忍着晕船难受,冒着各种危险,以扎实的科研成果,点燃了如东人的大港梦。

    1990年,由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编制完成的《洋口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南京通过101位专家参加的集体审查。以掷地有声的科学结论支持洋口港开发,多年来在各个场合为如东建港摇旗呐喊,成为王颖院士的公众形象之一。

    看着洋口港从昔日的荒滩渔村发展成今日的千亿级能源岛,王颖院士认为洋口港今后仍大有可为。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编辑:郁文涵

王颖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