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世界屋脊上的植物志(科技名家笔谈)

2020-08-03   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量:14

洪德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8月03日   第 09 版)

作者洪德元近影。

    泛喜马拉雅地区包括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的东北部;东起中国西南部,经缅甸东北部、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北部,西至阿富汗东北部的瓦罕走廊;东西长约25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总面积仅有157万平方公里,但全球8000米以上的高山仅有14座,这里就占10座,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之称,构成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泛喜马拉雅是神奇的生物宝库,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多变、环境复杂,植物多样性分化极为强烈,全球32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就占有3个。中国被称为“世界花园之母”,而众多著名花卉来自这里。这里的高山花卉堪称世界之最,如多姿多彩的杜鹃花、马先蒿、报春花、龙胆等大属的大部分种类在此生长。根据我们的初步数据,该地区植物物种数约2万,是欧洲的两倍,比美国和加拿大加起来还多。然而,这里大地震和泥石流频发;刀耕火种、过度采挖现象也很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容乐观。

    19世纪,英国人在这一地区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存放于英国皇家植物园和博物馆。上世纪60年代后,日本人在尼泊尔、美国人在缅甸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中国境内曾有3次大规模植物采集,分别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人在西藏、滇西北和川西进行的采集,上世纪30-40年代由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组织的滇西北和川西采集,以及上世纪70-80年代进行的大规模青藏科考。

    泛喜马拉雅地区虽有一些零散的区域性植物志书,包括19世纪80年代的《英属印度植物志》、上世纪80年代的《不丹植物志》和《巴基斯坦植物志》,国内则有1983-1987年的《西藏植物志》和1993-1994年的《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但这些志书不仅零散,而且年代久远、水平高低不一,远不足以反映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近年,仅在喜马拉雅山东段考察和研究就发现200多个植物新物种。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在上述背景下启动,旨在充分利用现有标本和文献,开展重点地区和空白地区的补充考察和采集,进行总结、集成和提高,完成一部世界上内容最丰富、最有特色的自然地理区的植物志,为整个泛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提供本底、濒危状况完整数据,为保护世界上最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是植物学领域由中国主导的第一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其规模之宏大、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之多,创本领域国际纪录。我们不仅赢得泛喜马拉雅地区的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专家的积极响应,而且吸引英、日、美等国的学者积极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国际著名生物学家雷文(P.Raven)积极为此项目出谋划策。

    项目开展10年间,我们对该地区开展了15次大中型野外综合考察、400余次专科专属类的小型考察,采集植物标本9.3万份,拍摄植物照片10万张,获取了该地区珍贵的第一手植物本底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编著了8卷(册)的《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已由科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与现有的植物志不同,除一般植物志内容外,还包括标本引证、分布地图、模式标本考证和讨论等,还应用了分子系统学、系统发生基因组学等研究方法和数据,居群生物学的理念和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出版后立即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和评价。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表示,《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把植物志的传统内容与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和手段紧密结合,代表了植物志的国际最高水平。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伊萨(Ihsan Al-Shehbaz)博士是该项目组重要成员,他曾主持过北美植物志、中美洲植物志、南美洲植物志等十多部植物志中的十字花科的编研。但他认为自己主持编研的《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十字花科代表了他的最高学术水平,是他最满意的研究成果。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泛喜马拉雅植物志》主编,被国际植物分类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即“恩格勒金质奖章”,是亚洲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本版携手科学出版社推出

洪德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