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30年30人 |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 周廉“为中国材料科学事业注入毕生能量”
周廉是我国超导材料及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他是中国材料领域领军人物之一,一位顽强拼搏、成就斐然的材料科学家,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铁人”,是推动中国材料科学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巨人”。
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廉带领国有科研院所进行企业化转制改革,不断推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多年来,西安经开区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已经在经开区引领形成了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形成了“世界材料看中国、中国材料看西安、西安材料看经开”的竞争优势。
山沟里掀起阵阵
“中国超导旋风”
1963年,周廉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进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稀有金属材料及超导材料的科研工作。
1978年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院领导合影
1969年,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29岁的周廉调到西北腹地秦岭山下宝鸡的一个山沟。当年这里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科研生产基地,科研资料严重缺乏,仪器相当简陋,周廉和“钛城”人正是在这里开始了艰难的超导科研攀登。
1970年,祖国西南发来一封求援电报——受控核聚变装置急需250公斤铌钛超导单芯线,线的直径0.37毫米,而线芯的直径仅为0.25毫米,长度必须大于1000米,时间紧、难度极大,国外刚刚研制成功,国内尚为空白。
周廉回忆说,他当时被任命为攻关组组长,一头扎进实验室,经过上百次测试和分析,终于研制和生产出第一批250公斤铌钛超导线材,单根线材的平均长度5500米,最大长度达2万米以上,临界电流密度达到了当时美、日等国先进水平。
“这是我国首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铌钛超导线材!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我们批量生产出2600多公斤、占全国总量80%的超导线材,既满足了受控核聚变反应堆用超导磁体的急需,又为我国第一台400千伏安超导同步电机的研制成功作出了贡献。”这一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到目前为止,超导线材实际应用中主要还是铌钛线材。
1979年,周廉被教育部派到法国进修。白天他完成导师交给的课题,晚上在实验大楼里对国内寄来的材料进行测试,再反复与国外材料进行比较。工作通宵达旦,血压高了吃药撑着,饿了就啃几口面包。他抱定一个目的,尽快学到本领,证明中国的超导研究工作绝不比别人差。
1979年12月 留法学生于法国 Donkerque 语言中心合影
1981年9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应用超导会议上,周廉向世界通报:铌钛超导多芯复合线材临界电流密度性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纪录。国际超导界权威人士评价:“中国西北有色院研制的铌钛多芯复合线比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同样材料数据高出近一倍,研究结果开创了高临界电流密度铌钛研究的新纪元。”于是,中国的超导材料研究当之无愧跻身世界超导技术先进行列,周廉因此被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出国留学人员”称号。1994年,周廉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研究院改革发展的设计师
科技工作者的引路人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西安设立,并提出“兴院复民”的科研院所发展理念,即开发锆铪、钛材的民用市场,让老百姓得实惠。2003年4月,在周廉的不懈努力下,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超导材料生产基地——西部超导科技公司宣告成立了,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超导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超导材料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2002年2月8日 主持召开西北院36周年院庆大会
“成立公司的目的是它能把研究院的产品产业化,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们成立超导公司就是想要做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另外西北院在成立超导公司时也是想通过股份制改造,让职工获益,为地区经济发展多做贡献。”访谈时,周廉如是说。
2003年4月6日 西部超导公司成立
谈起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周廉表示,钛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海洋船舶以及石油管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杯子、自行车、羽毛球拍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有很多都是应用的钛材料。”周廉认为,“新材料在更多场景下的运用成为了我们持续探索的不竭动力,也使更多科研工作者在追求科技创新道路上以市场为先导,更有方向和目的的开展研究工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周廉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他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的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40多名。在他的努力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经开区不断深化“有色院”创新模式,推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经开区共孵化企业36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上市企业3家,企业年发明专利申请量3000多件,中央及省市各类创新平台290个;院士工作站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千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多家。经过多年发展,经开区在有色金属材料领域涌现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先进制造和国防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开区众多创新型企业和研发团队,将借助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等创新平台建设,汇聚起强大创新动能,持续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周廉表示。
深化地域合作
17亿新材料产业项目落户经开
作为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科研院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自1965年成立以来,在行业领域积淀了丰厚的科技成果及转化经验,现已成为由14个研究所及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0个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44家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大型科技集团,建成了国际一流的超导材料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和金属纤维生产基地。
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优耐特、赛福斯稀有金属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关键部件产业化项目、稀有金属材料关键零部件制备及其表面涂层应用产业化项目将落户经开区渭北新城。
根据投资合作协议,优耐特公司拟投资约12亿元在渭北新城建设稀有金属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关键部件产业化项目,将围绕特种环保装备、高端化工重型装备等建设多条智能化制造生产线,并建立研发技术中心,为企业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奠定基础。赛福斯公司计划投资约5亿元,同样布局渭北新城,建设稀有金属材料关键零部件制备及其表面涂层应用产业化项目,主要建设钛合金液压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等相关配套设施。
访谈结束前,周廉表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经开区有着近二十年的合作基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将发挥自身在新材料及科研创新等领域的优势,不断突破技术链、产业链等瓶颈问题。两个项目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为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