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郎景和院士在沪发起“江边对话”: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医学与哲学?

2023-07-24   文汇网   阅读量:167

WechatIMG25.jpg

    “如果医学不仅仅是救死扶伤——因为,真正的死亡没有办法挽救,那么,医学是什么?”大暑的上海,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黄浦江畔,一场医学对话——“江边对话第一季医学与人文”也在热烈上演,院士、名医云集。

WechatIMG26.jpg

    这一“江边对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发起,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仁济医院妇产科教授狄文策划。业内熟知,两人均为妇产科学界的名医,不过,现场探讨话题显然已超越妇产科学界。

    “医学不能脱离人,不能脱离仁爱,不能脱离善良”

    “院士不讲科学、改讲哲学了?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医学?”在备受期待的“医学的现状与未来——聊聊医学与哲学”单元,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国强客串主持人,率性发问。

WechatIMG2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医生不是哲学家,但医生所做的许多工作都与哲学相关。

WechatIMG27.jpg

    上海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说,医学领域里,真正懂医学、成为大家的不多,“医生首先要学会怎么做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兰教授感慨,作为医者,不论遇到何种羁绊、迷茫,始终不忘的是医者的信念,延续希望,给予病患爱与关怀。

    新技术飞速闯入医学领域,而在这场对话里,医学人士谈的却并非这些。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说,学医的人都知晓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还说学医之人有三件宝物: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排在第一位,我们唐代孙思邈所写的《大医精诚》广为流传,这是一篇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张雁灵与在座者分享起一则“身边的事”。朋友的妻子二胎了,但B超显示胎儿肺部有先天毛病,医生说,“孩子得计划掉”,全家懵了。张雁灵给郎景和打电话,得到另一种答案,“这孩子情况不简单,先来北京看看。”

    到了协和医院,专家们讨论认为,孩子肺上有囊腺瘤,先正常生出来,等8个月后手术。“如今,孩子已经在重点小学念书,饭量比爷爷都大。”张雁灵说,而今讨论医学现状,一方面要思考多元化、个性化对医学的需求,与此同时,不能忘记人性,“医学不能脱离人,不能脱离仁爱,不能脱离善良。”

    当然,仁爱、善良是一种能力。协和的守望基础某种程度上来自医学人文感怀,也来自医学的学识、理论与技术的积淀。郎景和院士曾说,妇产科是医学人文的重镇。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王一方教授引申说:当人工生殖、机器替代日益普遍,医生的功能似乎“打折”了。“医学是什么,很多人说是救死扶伤,并不完全,真正的死亡没办法救。那么,医学是什么?医学人文之父威廉奥斯勒说,医学是使命,不是商业。使命在前。有人说,患者是带着受伤的灵魂来到医院,患者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走到今天,这些话依然值得我们叩问心灵、思考行为。”

    “说真话、说实话”,不成文的会规,鼓励争辩

    这场医生们自发发起的“江边对话”,一开始就定下一条不成文的会规——“说真话,说实话”。在“妇产科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单元,有综合医院妇产科主任感慨,“在大医院里,强势特色学科林立,妇产科发展并不容易”,妇产科专科医院掌门人则谈到,全球低生育率的趋势,已经把压力给到专科医院,“必须谋求新发展”。

WechatIMG24.jpg

    在“青年医生培养策略中的‘全’与‘专’”单元、“如何让科普与科研‘双向奔赴’”单元,“当一个‘会看病’的医生够不够?”“医生要不要投入科研?”“怎么看待医生科普与医生网红化?”这一个个由医生、科主任、院长等抛出的问题,引发现场专家、院士热议。

    “我们需要交流,欢迎观念的碰撞,对学科的整体发展是非常好的。”作为对话策划人,狄文教授坦言,作为医生尤其是后来走上科主任、院长等管理岗位,平时关注更多的是学术上的钻研,参加的也基本上是学术会议,这样“纯人文对话”很少,而大家交流下来认为这样的医学人文对谈又是非常珍贵、紧迫需要的。

WechatIMG20.jpg

    “今天的对话时间有限,加深了我们对医学,对医生,对好医生的理解。”作为发起人,郎景和院士在总结发言中直陈他对“什么是医学”的理解。

    “我认为,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互助的一种表达,到文明时代它成为一种职业。在整个医疗过程,不仅仅是治疗某种病,而是体现对人的体恤、关怀。奥斯勒说,医学是一个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走到今天,依然具有很深的启发性。ChatGPT横空出世、精准医学概念火热,我以为,看病,精准是一个目标,实则很难。大数据、机器人飞速发展,我想,这是科学的未来,未必是医学的未来。我们对医学的认识有局限,我们知道的依然不足,为此也付出不少教训。因此需要质疑,需要反思,要有辩论,今天的对话是一个开始。”

    今天,我们如何当一名医生?郎景和院士最后援引林巧稚医生的话与在座共勉,“纪念林大夫,我们和许许多多被她教育、被她救治、被她感动的人们一样,永远谨记她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对人的善良、同情和关爱,以及用毕生力量改善人与社会健康的智慧。”

    本次对话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共同主办。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