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强调,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事业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事业指明了方向,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发起人之一沈保根说,“让我们深感20余年的努力非常值得,未来的责任更重。”
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20位院士专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看到总书记的回信非常激动。他说:“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科学与中国’活动的高度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到带头作用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开展20余年来,一大批院士专家深入大中小学、工矿企业、党校机关、乡镇农村、部队军营等,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已成为我国科普事业的一个标杆。
作为活动发起人之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现为学部工作局)局长沈保根见证了“科学与中国”这个品牌活动的诞生和成长。
沈保根回忆,2002年,中国科学院从更好发挥院士群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有组织地推进院士参与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等单位,共同发起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目的是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到带头作用。”他说,这些年,“科学与中国”不辱使命,不断扩大范围、创新形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总书记的部署下,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极大进步。”沈保根说,此次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二十年来的成绩和工作体会,倡议启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开启“科学与中国”再出发新征程,希望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把科学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祖国大地
“总书记在回信中要求我们通过科普工作,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高鸿钧对此感触很深。
在参与“科学与中国”活动时,高鸿钧多次走进中小学,特别是到不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作科普讲座。“那里的孩子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之情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令我深受感动、印象深刻。我听说不少当年聆听过科普报告的孩子已经加入科研队伍,正在成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这让我非常欣慰。”高鸿钧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沈保根说,我国的全民科学素质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还不小,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小,还需进一步努力。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的当下,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尤其重要。”沈保根说,“在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花更大力气,让青少年将自己的兴趣、规划和祖国的发展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吸引更多人投身科学。”
“我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带动身边更多科技工作者一起努力,通过优质丰富的科普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科学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祖国大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高鸿钧说。
科普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20位院士专家之一。在忙碌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外,梅宏一直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就在3天前,他还通过网络发布了针对中学生的一堂生动的科学公开课,讲述了软件定义的未来世界,介绍了软件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他认为,科技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要想科技强,就要有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的良好土壤,有激励更多人投入科技事业的社会氛围。“这些都需要在科普工作上下功夫,以增进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对科学规律的尊重。”梅宏说。
“当科学知识为公众熟知和掌握,才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高质量的科普,才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希望科学家把精力放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但也要肩负科普重任,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变成大众所能理解的知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今年4月刚参加了“科学与中国”走进大湾区暨深圳第十一届院士专家巡讲系列活动,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他认为,科研和科普并不矛盾,要科学合理分配时间,科普的过程可以了解国家和人民需求,进而指导、提升自己的科研和业务。
薛其坤表示,做好科普是科学家的分内工作,也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科普语言,需要科学家创新表达方式、方法,才能让科普更走心。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陆成宽、刘垠、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