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杨利伟、张偲等院士大咖开讲!这场暑期教师培训在华师开班

2023-07-18   羊城派   阅读量:39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谢坤华

    通讯员 王丰 王伍

    7月17日,2023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培训以“海天一色——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与创新”为主题,以海洋与天文教学为主要内容,面向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150名小学科学教师开展为期6天的科学教育教师暑期学校培训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做中学”研修

    本次培训汇聚多位科学大家、科普工作者、教师教育专家、科学教育教研员等,旨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探究实践等,推动科技资源向课堂资源转化,帮助参训教师深化科学课程标准理解,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此次培训班还对三省(区)学员进行异质化分组,实现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跨区域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做中学”研修。当天培训大部分活动依托直播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培训课程资源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科技辅导员等开放。

    华师党委书记王斌伟表示,作为广东教师教育“龙头”,华师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湾区的区位优势,助力大湾区科学教育融合发展。他希望各位参训教师进一步增强科学探究实践能力,提升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为我国实现自主人才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华师校长王恩科表示,本次培训是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具体行动。培训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教育资源,带领参训教师走进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工作现场和科普场馆,帮助参训教师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和科学教育教学水平。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表示,本次培训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与教育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特点,将对广东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对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希望广大教师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推动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远大志向,加快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不断充盈国家人才储备库。

    以航天精神引领学生把实验带入太空

    航天英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为学员带来了一堂题为“矢志航天,逐梦苍穹”的精彩课堂。杨利伟首先阐释了载人航天的意义,他表示,载人航天发展的首要动力是人类探索宇宙、拓展生存疆域的强烈愿望,“它促使人类不断奋斗,将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也极大推动了科技进步。”

    杨利伟通过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14大系统,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与建设成就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中国载人航天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交会对接”,从天宫空间实验室到空间站的建成,就是按照最初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航天员在太空中有自己的睡眠区,睡觉的时候钻进睡袋,再把睡袋系到舱壁上,这样才不会飞走。”杨利伟从吃饭、睡觉、锻炼身体等入手,向大家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的日常生活。他提到,为了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更好地完成平台维护、科学实验等飞行任务,航天员们需接受严格的选拔和艰苦的训练。

    杨利伟还特别提到一项叫作“离心机训练”的训练项目,在这项训练中,航天员需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个自己压在身上”。训练时,航天员的脸会变形,胸部会感觉到极度压迫而呼吸困难。“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手拿着操作器,一手拿着报警器,25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按下过报警器。”

    杨利伟阐释了航天员的信念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他表示,航天员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它更意味着责任与国家的利益,“是祖国给予我们的强大的精神支撑,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风险时得以坚持下来。”

    讲座的末尾,杨利伟讲述了中国航天科普教育的现状,他向参训教师介绍了面向青少年的太空搭载实验方案比赛,并对相关内容要求以及科学性、安全性等原则进行了解释,他鼓励老师们积极引导孩子们参与载人航天的科普活动,引领更多的学生把他们的实验带入太空。

    互动环节,杨利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小学时我参加竞赛,老师给我盖了一个‘奖’字,即使它看起来很小,但对我来说非常关键。”他表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爱好,让孩子们涉猎不同的学科,锻炼孩子们的各种能力。他说,在教育中还需注意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用全新的视角探索海洋未知

    “我看到报道上说,广东全面等待‘泰利’的到来,台风这一自然现象就与海洋息息相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偲作了题为“探索海洋未知”的讲座。

    他通过生动活泼的科学语言讲解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海洋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南海岛礁等海洋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以及冷泉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价值,并以视频的方式演示了开展海洋探索研究的工作装置,为学员打开了海洋世界的全新视野。

    在提问环节,张偲院士为小学生们开展海洋课程、研究珊瑚礁提供了建议,他表示,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普活动基地等已有的海洋研究资源,推进小学的海洋科普项目。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学校提供

    责编 | 谢哲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