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的手术很成功,放心吧!”在手术室外焦灼等待数小时,郎爱珍终于等到满身疲惫的医护人员向她报平安。一周前,她和父亲想都不敢想,这台让他们全家人揪着心的手术,主刀的竟然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口腔医学领域顶级专家张志愿——
张志愿院士(左三)正在为郎风成做手术 资料图
“慢慢张嘴,吞咽的时候小心。”7月7日上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晋中一院)住院部口腔科颌面外科病区1302病房,当79岁的患者郎风成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拔除胃管后的首次进食,陪伴在他身边的女儿郎爱珍不禁流下欣喜的热泪。
“特别感谢张院士,但是也很遗憾,帮了我们家这么大的忙,我们却连当面说句感谢都没来得及!”
郎爱珍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暖和感动的故事。
6月19日,在寿阳县朝阳镇干个体经营的郎爱珍带着父亲从老家赶到晋中一院求治。几个月来,父亲下唇肿胀出血的症状一直得不到缓解,她和姐妹们越来越忐忑。确诊下唇癌的那一刻,郎爱珍感觉五雷轰顶:“爸爸一辈子靠务农为生,勤勤恳恳。现在日子好了却得了这么大的病,我觉得我的天要塌了!”
在慎重研判各方面条件后,郎风成的治疗方案确定,尽快手术是减轻痛苦、重获健康的最佳选择。
“肿瘤组织比较大,除了要通过手术切除癌组织、对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外,还要进行皮瓣移植术,补齐唇部肿瘤被切除后的缺损部位。”晋中一院口腔科首席专家、名誉主任柳新华介绍,这台手术的难点主要是修复,“人体面部血管很丰富,而患者年龄又大,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后期组织坏死,影响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
尽管随着不断深入的了解,郎爱珍对晋中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救治能力很有信心,但毕竟父亲年迈体弱,做这样一台大手术还是让她和家人悬着心。
厄运有时不请自来,但幸运也会从天而降。
就在柳新华组织科里专家反复研究讨论手术方案时,一个消息传来:张志愿院士要来晋中。
张志愿何许人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肿瘤与血管畸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此行晋中,是他赴山西进行调研指导的其中一站。
在打给张志愿沟通行程的电话中,柳新华提到了郎风成的手术。“这台手术情况比较复杂,我来做吧。”行程已经排满的张志愿,当即决定挤出时间实施手术,并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制定了手术方案。
“这可是全国顶尖的大专家,我不是在做梦吧?”病床上的郎风成不敢想,“大专家”要亲自为他做手术。
张志愿的到来,把郎风成不敢想的梦变成了现实。6月25日中午,张志愿风尘仆仆来到晋中一院,下车后直奔手术室。
“他一上手术台就全身心投入,拿尺子精心测量,娴熟地设计、划线、施刀,全程演示了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案。”时隔数日,提起手术时的情景,柳新华和在场医护人员仍然满心钦佩,“我们提醒他,其他行程安排事项在等着他,他盯着患者的刀口目不转睛:‘还有什么比手术更重要?’”
时间以秒推移,在张志愿的带领下,这台“下唇癌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兼临近组织瓣转移修复术”,在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缜密配合中,一点点向前推进。
手术室外,等待的时间格外难捱。等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经历数小时的艰苦鏖战,年轻的护士已是汗湿衣衫。“手术非常成功,放心吧!”听到这句话,郎爱珍和一起等候的姐妹们喜极而泣。
这些天,浓浓的喜悦和感激充溢在郎爱珍的心间:“真没想到,张院士亲自制定方案并主刀完成了手术,几个小时在手术台上,他一定特别辛苦!我们没多花一分钱就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感谢心系患者、大爱无言的好专家,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近年来,在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我市在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的同时,强化与省级、国家级医疗机构的联系往来,优势学科、重点专科借势发力、全面升级。晋中一院是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近年来,只要条件允许,张志愿每年都要抽时间来晋中,开展临床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专业技术指导、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
2023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深入,像郎风成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老百姓会越来越多。
7月7日下午,经过医护人员十多天的精心护理,郎风成各项检测指标正常,老人可以出院了。欣喜之余,未能当面向张院士致谢仍然是郎家人心头的一大遗憾。
郎爱珍姐妹再三拜托柳新华,一定要向张院士转达他们全家人深深的谢意。
记者 曹丽 张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