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科技人物|叶可明 | 出自工地的院士

2023-06-01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353

    “做工程不像做研究,不能容忍失败,各方面细节做好,工程才能做好。”

——叶可明

    人物生平

    叶可明(1937年3月28日-2021年10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1962年从同济大学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获得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2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1962年 毕业于同济大学函授部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65年 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5年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 担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董事、高级工程师

    2006年 获得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2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2021年 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中国现代“高大难”建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叶可明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先后主持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等特大型工程建设;参与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科研攻关。

叶可明在工地上

    他提出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升板机提模提脚手体系,实现了350米高度自升式模板工艺;提出上海软土地基中分地区、级别的支护原则,实现了20米深坑复合支护技术和10米深坑无支撑支护技术;完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管理,实现了24000立方米混凝土一次浇灌;提出商品泵送混凝土双掺技术与级配优化技术路线,实现了350米高度混凝土一次泵送到顶;提出大型构件组合吊装、整体提升及现场工业化技术路线,实现了高空特重构件简化施工。

    叶可明突破性创新成果等身,引领了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技术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心怀母校,工程报国

    谈到在同济大学的学习时光,叶可明对母校一往情深。“母校对我来说,除了提高知识层次,拓展知识面外,终身受益的是懂得了牢牢把握住时间的真谛。”他对时间是这样看的,“时间是刚性的,对每个人都一样公平;时间又是弹性的,就看你对一天24小时能否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叶可明对时间的认识,在他以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叶可明院士长期关心和支持母校土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发展,他受聘担任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和《建筑钢结构进展》顾问,同时积极参与土木工程施工方向的人才培养。

    叶可明院士在2019年5月召开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方向博士生培养暨工程硕士教学20周年校友恳谈会上,提出两点殷切期望。一是感恩母校。他说,同学们言谈间对老师们的感恩之情让他深受感染。我们要把感恩老师之心、感恩母校之情,进一步转化为工程报国的实际行动。二是工程报国。人类的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我们同济人做任何事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发扬同舟共济、攻克难关的同济特色,希望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更多的突破。

心系学生,重视人才

    叶可明认为:知识是前人的实践,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举一反三,才有真知。

    叶可明很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他认为,在钢结构发展中必然需要一支合格的施工队伍。说到做一名合格的施工技术人才,他讲了五条基本素质。首先是结构稳定;二是随机应变,一个好的施工技术人员头脑一定要比较灵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工制宜;三是胆大心细,施工好像打仗一样,打仗的时候要准备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施工也一样,要考虑好足够的预备力量和后备的措施;四是谦虚谨慎,集思广益;最后就是成功不自居。

    2002年至2007年间,蒋金生师从叶可明,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叶老师这样一位院士,非常忙碌,还经常打来电话,让我们过去跟他汇报学业情况、论文进度,他对每个节点都抓得很紧。”蒋金生回忆,与之相识的多年来,他一直以“老师”相称,而不是“院士”。学业之外, 这位老师也一直关心着学生的工作和生活。

    “只要人家请教他,他有求必应,毫不保留地告知。不仅仅我们是他的学生,实际上,很多土木人都是他的学生。”蒋金生说,浙江中天在参与杭州奥体中心项目建设时,叶可明院士详细询问方案,细致到脚手架如何做,有疑难之处,他能来拍板,“叶老师胸怀宽广,他总认为自己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就要为中国的建设做贡献,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智慧”。

    叶可明院士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创新实践。建立了适应“高、大、深、重、新”等不同工程对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施工技术体系,创新提出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整体提升模板体系,为我国建筑工程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杰出专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出自工地的院士”。(《光明日报》评)叶可明院士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建筑事业。他的杰出成就和高尚品格将永载我国建筑史册!

    资料来源:同济大学国豪书院、中国科学家

叶可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民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