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江苏唯一!中国药大王广基院士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3-05-30   南报网   阅读量:328

    5月30日,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记者了解到,这是江苏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团队,在王广基院士的带领下,该团队面向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创新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成药转化研究,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助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决中药“黑箱”难题,把中药疗效说明白、讲清楚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贯穿药物发现、开发和临床应用全过程的重要学科,应用非常广泛。王广基介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是决定化合物是否成药的关键 ,建立高水平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对于新药创制研发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药传承数千载靠的是疗效,一剂中药方往往包含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材,到底是哪种成分起作用?它们怎样发挥治疗效果?解读这个过程比解读化学药疗效要艰难很多倍。在过去,中药的作用机制被称为‘黑箱’。”王广基告诉记者,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团队构建了国际先进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纵贯研究体系,可以揭示中药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解决了中药体内过程“黑箱”难题,“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现在我们通过相应研究,能够测定进入人体体内的中药成分哪些是有效的,发挥直接作用,哪些是发挥辅助作用的。”

    中药“黑箱”难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走向国际医药市场,建立适用于中药多成份、多靶点的一套研究技术体系,从分子水平科学阐述中药“整体观”作用机制是揭示中药物质基础,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一方面,说明白、讲清楚中药在体内过程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中药走向国际,走向世界。另外一方面,在临床上,患者的给药剂量、频次有了统一规范的方案,有利于精准治疗。”王广基说。

    聚力原创科技攻关,加快孵化创新药物

    科研要落地,成果要为民,只有真正到新药开发终端解决问题、在临床病人身上得到安全疗效,才是科研的最终真谛。近年来,我国药物研发从以前的小分子化药、靶向药物、抗体药物发展至细胞药物。针对干细胞等细胞药物快速发展及成药转化的重大需求,王广基院士团队建立了适合活细胞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成药性研究技术体系,揭示活细胞药物体内命运与药效的关系。

    采访中,王广基欣喜地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合作,自主研发的治疗狼疮肾炎的干细胞产品,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注册临床批件和国家卫健委的临床备案研究批件,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这一药物让狼疮肾炎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它的应用将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除了这一产品,团队聚焦制药行业的痛点难点,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等疾病,聚力原创科技攻关,形成关键性科技成果。“我们通过深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发掘出了可以快速抗抑郁的新药ZH01,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王广基表示,相对于现有的抗抑郁药物,这一新药起效快,可以让患者快速重拾信心,有利于后期治疗。

    近半个世纪深耕药代动力学领域,推动祖国生物医药发展

    “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项服务人民健康和国家大健康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能为国家健康事业出点力,我很开心,也很满足!”从青丝到白发,王广基院士发扬祖国药学事业的理想光芒丝毫未曾褪色。

    1977年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王广基又继续踏上求学路。1993年,他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获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当时,我国药代动力学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亟需人才。1995年,应祖国药学事业需求,王广基毅然回到中国药科大学任教,在学校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博士点,并主编了教育部研究生教材《药物代谢动力学》。

    从1977年至今的近半个世纪里,王广基长期在药代动力学领域深耕细作,始终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前沿,硕果累累。“药学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领域,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希望我们的科研人员勇于创新,挑战现有的观念和方法,为药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王广基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通讯员 姜晨 周天健 

王广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
药代动力学与毒理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