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关注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高端访谈 综合防治,迈向零艾滋 专访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尚红

2023-04-12   健康报   阅读量:105

    本报记者 张磊

    4月11日,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艾滋病防控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本次学术大会有何新意和特点?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本次学术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尚红。

    ■健康报:请您介绍一下大会在学术内容上呈现哪些特点。自2014年至今,作为我国广受关注的艾滋病学术交流活动,大会是如何助推我国艾滋病领域科研发展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尚红: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一直秉承“务实、前沿、引领”理念。一方面,展现我国在艾滋病性病治疗、预防、母婴阻断等方面的政策成效,同时紧跟国际热点,围绕我国在重点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中国学者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的成绩,讨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影响力,设立分论坛,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同行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成为国内顶尖学者、一线工作者、青年学者思想碰撞的饕餮盛会。

    学术大会在助推科研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术大会的举办,有利于与会人员高效获取学科最新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开拓研究思路,促进学科发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思维碰撞,科研人员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拓宽思路,从而把握学科前沿,建立国内外合作关系,促进研究创新。同时,学术会议是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工作者获得同行评价和认可的重要形式,对培养学术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历次学术大会都安排国内外顶级学者做主旨发言,同时在分论坛专门开辟青年人才论文交流及研究成果分享。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紧跟国际科学前沿,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引领学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青年人才成长,为艾滋病性病防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健康报:在学术大会上,您就我国艾滋病筛查、诊断,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检测挑战和应对策略做了主旨发言。请您具体谈谈,我们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尚红:为了能够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艾滋病防控“6个95%”的防治目标。在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筛查、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检测方面仍面临挑战。

    在艾滋病病毒(HIV)检测方面,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感染者发现率需进一步提高。去年年底我国HIV感染者发现率为84%,离2025年达到95%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二是延迟诊断比例高。最近几年新报告的病例中进入疾病晚期的比例超过1/3。三是主动检测有待加强。目前,我国仍有大量不安全性行为发生者缺乏检测意识。四是基于“互联网﹢”的检测服务有待发展。

    在抗病毒治疗实验室诊断方面,病程监测、疗效评估和抗病毒治疗后合并症等相关检测亦需要扩充服务。CD4﹢T细胞的数量是HIV感染疾病分期、预测疾病进程、预防机会性感染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实验室标准指标,但是部分基层地区缺乏CD4﹢T细胞检测设备,建议整合利用各级医院现有流式检测平台,完善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检测。

    在耐药检测方面,我国HIV基因型耐药检测主要采用的是实验室自建方法,国内获批的HIV基因型耐药商品化试剂盒少,检测成本高,需加快研发商品化的HIV基因型耐药检测试剂,同时建立针对我国主要流行毒株的耐药突变分析数据库,精准评估耐药情况。针对长期抗病毒治疗带来的药物毒副作用及慢性并发症等问题,需调动综合医院积极性,加强HIV抗病毒治疗后毒副作用监测、并发症筛查和诊断,提供综合临床检验服务和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在HIV储存库检测方面,储存库是艾滋病无法治愈的主要障碍,目前尚无用于临床的储存库检测方法,需加快储存库检测新方法的临床验证和转化应用,以评价功能性治愈或治愈。

    综上,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从检测、治疗和管理等多个维度开展综合诊疗服务,从而降低我国HIV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推动早日实现“6个95%”的目标。

    ■健康报:此前,您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新冠病毒受体分子NRP-1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新机制。请问,目前相关研究进展如何?

    尚红:在全球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40年后,人类仍无法根治艾滋病。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但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约有50%的患者体内出现病毒嗜性转换(从R5嗜性到X4嗜性),导致患者CD4﹢ T细胞快速耗竭,病程进展更快。揭示人体在感染早期阶段选择性传播R5 HIV-1及嗜性转换的机制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HIV-1发生嗜性转换的影响因素仍不明确,严重限制了新型抗病毒药物和治疗策略的研发。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天然对抗HIV-1感染的哨兵,它们可以将阴道上皮细胞的HIV-1转运到淋巴结的T细胞和B细胞,在感染早期触发免疫应答。但是,树突状细胞感染HIV后可以通过顺式感染或反式感染的方式传播给T细胞,进而造成全身性的传播感染。我们研究发现,NRP-1是一种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的HIV-1宿主限制性因子,可强烈抑制树突状细胞通过感染性突触向CD4﹢T细胞传播X4嗜性的HIV- 1病毒,而对R5嗜性的HIV-1病毒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说明NRP-1是选择性传播R5嗜性HlV-1的“看门分子”,在HIV-1感染者体内病毒嗜性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加强早期R5 HIV-1传播感染的防控,以及建立新的HIV-1感染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健康报:近年来,您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艾滋病防治建言献策,尤其是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在您看来,青年学生防艾教育的现状如何?哪些方面还需补强?

    尚红: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出台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艾滋病防治政策,成立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实施校园抗艾防艾行动,深化学校健康教育。各地落实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高校成立艾滋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防控措施。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开展“美好青春我做主”高校防艾活动,设立高校防艾基金项目,促进安全套和检测试剂自动获取设备进校园。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教授积极参与防艾志愿服务,多次走进高校,鼓励青年学生提高防艾意识。广大青年学生志愿者踊跃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每年报告感染者3000例左右。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青年学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孩子成长为青年。每个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就更加密切,艾滋病传播风险同样深受社会影响。同时,个别地方的一些学校对青年学生防艾重视程度不够,防艾教育力度不足,防控措施流于形式。因此,青年学生防艾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各地需要加强计划和检查,推进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在内的健康教育课程,强化高校和职业中专艾滋病防控主体责任意识,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长效机制并强化考核机制,落实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防控措施,做到防治知识每个新生必学、每个学生必知。同时,需要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特点,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和方法,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新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推送艾滋病防控信息,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和抵御危险行为的能力。

    ■健康报:医疗机构是艾滋病发现、诊断和治疗的前哨。作为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您认为应如何加强综合医院实验室建设,提升艾滋病确证检测能力?

    尚红:目前,医院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的主要依据是《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版)》。对个体的临床诊断基本策略是:先进行HIV筛查试验,有反应的样本再进行HIV补充试验,补充试验阳性的可做出诊断。补充试验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试验,以检测机体血液或体液中有无HIV抗体或核酸。抗体确证试验是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检测技术相对成熟,较核酸试验更便于开展。核酸试验作为窗口期最短的HIV检测方法,是对抗体确证试验很好的补充。

    目前,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有50144个,覆盖了全国97%的县区,其中医疗机构占总数的7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6%。全国共有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799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84%,医疗机构仅占13%。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综合医院确证检测工作需要加强。调动综合医院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艾滋病诊疗中的作用,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将有助于加快艾滋病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