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重庆在水稻无人化栽植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5位院士为重庆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3-03-28   重庆日报客户端   阅读量:581

    3月28日,由重庆大学、合川区委区政府、江津区委区政府、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高端论坛暨院士重庆科技行”活动在渝举行。

    赵春江、向仲怀、谯仕彦、柏连阳、张洪程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随“科技赋农,助推振兴”院士重庆科技行活动走进合川,并在“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为重庆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赵春江:

    选择智慧农业人才应注重6个方面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赵春江在“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赵春江在主旨演讲中介绍,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智慧农业工程科技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上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前沿。

    “智慧农业整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三大生产力要素。”赵春江表示,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

    赵春江认为,重庆对智慧农业人才的选择,应注重6个方面:对农业有情怀,喜欢现代农业;知识交叉型,能用计算机把不同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建立知识系统;技能实战型,要会操作拖拉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具有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懂经营会管理,提供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适应信息化趋势,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国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向仲怀:

    “新丝绸之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国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向仲怀在“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向仲怀在主旨演讲开始时,动情地回顾了自己在合川的求学、生活时光,“可以说我的桑蚕研究就是从合川开始的。”

    向仲怀介绍了世界上目前桑蚕产业的发展状况并表示,传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以蚕桑为基础的丝绸产业,而21世纪“新丝绸之路”是以基因组研究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蚕桑丝绸产业。

    “传统的蚕丝产业已经很成熟,在蚕丝创新开发上仍有空间。”向仲怀介绍,比如转变观念,把蚕丝作“丝蛋白材料”来看,此种蛋白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理化稳定性等特点。2021年5月,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已组建蚕丝光刻胶攻关团队,启动全水基、多用途基因改造蚕丝光刻胶研发。目前,电子束蚕丝光刻胶产业化应用正加快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

    倡导和推广家庭农场式的种养结合模式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在“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在涪陵田间地头弄一个吊脚楼。楼上养猪,猪粪在下面收集起来,做榨菜的肥料。一头猪的排泄物基本够一亩地用,榨菜长得非常好、卖得很贵。”谯仕彦以涪陵黑猪的种养结合为例,建议在全国倡导和推广这种家庭农场式的种养结合模式,根据土地的消纳能力去设计养殖场,发展循环农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规模养殖的发展速度太快,过大规模养殖本身有很多潜在风险,一方面疫病防控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粪污会导致处理困难,而且饲料粮供给也有很大压力。”谯仕彦认为,适度规模养殖有很多好处,一个家庭农场养三五百头猪,既解决了经济效益问题,又留住了农村劳动力;猪粪当作有机肥料使用,种植业也受益。“还可以在周围田地种一些有利于母猪生长的胡萝卜、青菜等饲料原料,既省粮食,猪还长得健康,这是今后减少饲料粮使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柏连阳:

    不用除草剂的绿色除草技术让水稻更高产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柏连阳在“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柏连阳以“粮食产量与农药用量”为引,阐释了因为化学农药滥用而导致的环境及生态问题,指出当前水稻生产领域中杂草防控的难点。

    柏连阳从“南方稻田水稻直播淹水控草技术”“耐除草剂作物的研发”“碱基编辑技术创制耐除草剂水稻种质资源”“适合中、重度镉污染田种植的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目前水稻绿色生产的前沿科技问题。

    “杂草给全世界粮食安全带来很大影响,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10亿人的口粮。”柏连阳说,目前,全世界都高度重视杂草的防控问题,这也是农业科研领域一道急需攻克的难题,“研创不用除草剂的绿色除草技术,始终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要让科研技术成果在水稻产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让水稻更加高产、优质,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

    推动粮食生产由机械化向无人化跨越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在“重庆现代农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重庆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也是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城市。不过,重庆在水稻无人化栽植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洪程介绍,无人化栽培技术以稻麦栽培无人化作业技术为核心,选择优良品种,配套无人机飞防高效植保技术、智能远程控制灌溉技术和智能精准无人化收获技术,创建稻麦生产无人化作业技术体系,解决未来粮食“怎么种、靠谁种”的技术问题,推动粮食生产由机械化向无人化跨越,为粮食生产简单化、低成本化、丰产化、高效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张洪程说,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面对恶劣气候增多、农业病虫害高发、农业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无人化栽培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农机投入与作业次数、简化生产工序、节省人工人力,实现水稻优质、绿色、丰产、增效。

    主编:周立 | 编辑:柏云辉 | 审核:马京川

向仲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动物(水产)生物工程专家
张洪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家
赵春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农业信息技术专家
柏连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农业昆虫学、杂草学与鼠害学专家
谯仕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动物饲养与饲料学专家
  • 向仲怀
  • 张洪程
  • 赵春江
  • 柏连阳
  • 谯仕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