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3月10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院长葛均波当选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潜心医术创新 彰显医者仁心
葛均波,1962年11月出生,著名心血管病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导,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中国医师奖、树兰医学奖、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担任《Cardiology Plus》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副主编、《Herz》副主编。共发表 SCI 收录的通讯作者论文506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1部,主编《内科学(第9版)》2021年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6项。
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在冠状动脉(冠脉)腔内影像诊断、复杂介入诊疗技术创新、新型器械研发和心血管危重症救治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书写为民情怀 诠释履职担当
比起医术医德的耀眼光芒,更让人瞩目的是葛均波院长以创新、合作、远见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16年前,他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立足自身专业,每年提交多份高质量议案,围绕心血管学科中心建设、猝死急救、疾病日、医学教育等领域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
他是科学家、创新者,是“一切为了病人”的好医生。他建立抢救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领导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几十年如一日,为了救治患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台,成为打开生命通道的救“心”人。
不负生命重托 践行价值医疗
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荣誉,葛均波院长从不多言,在他看来,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为病人治好病、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高追求,也因此,他从未停止过追求进步。近些年,“价值医疗”理念被他频频提及。在他看来,“无论是医疗器械,还是药品、治疗手段等,初衷和目标都要以患者为中心,最终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为使更多患者获得最高性价比的诊疗服务,葛均波院长于去年被推选成为“价值医疗泰山奖”评选管理委员会的理事长,与“医学界”携手,助力中国医疗早日走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新时代。
葛均波院长还多次向“医学界”强调,“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分段去治疗”。针对心血管疾病日益严峻的防控形势,2015年,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泛血管医学”理念,从源头上预防血管性疾病的发生。
2019年,葛均波院长牵头发表了《泛血管病防治科学声明》,声明建议改变当今以“以疾病为中心”和“以临床事件为中心”的防治模式,泛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泛血管疾病被列入重大攻关计划,联合心血管、内分泌、肾脏病疾病等多学科的专家一起对以血管性疾病为主的上游疾病进行干预、诊断、治疗和康复。由他发起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引起了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关注,为慢病管理开启了新的范式和榜样。
心系家乡人民 建立优质医院
漂泊在外多年,日照家乡人民看病难的问题一直牵动着他的心,让他决心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中。于是,在2018年,一家按照JCI国际标准和国内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非营利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拔地而起,为日照人民带来了无数生的希望。
从黄海畔的日照,到浦东江畔的上海,葛均波院长的故乡情怀和医者仁心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在他的带领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的专家团队,用精湛的医术,不断向各种复杂疑难手术发起挑战,一次次突破手术“禁区”,挽救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来源:日照心脏病医院
编辑:牟慧君 校对:武雪杉 责编:于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