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范先群:互联网时代更加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2023-03-05   青年报   阅读量:38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为儿童青少年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其健康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就此提交建议。他认为,互联网时代要更加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以数字技术构建完善的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模式。

  ▎现象 ▎ 随着学龄段升高,学生看电子屏幕时间增多  

    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

    作为眼科医生,为了解当前我国近视防控存在问题,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范先群院士团队曾于2022年在上海、山东、天津、辽宁和广东5个省市的城市和乡村对近5万名家长、学生和教师开展了一项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现状的抽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揭示在互联网时代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存在的问题。

    结果发现,互联网时代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问题正在发生变化。睡眠不足、缺乏户外活动、不良用眼习惯是导致儿童眼健康不良的重要诱因。“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存在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的情况,随着学龄段的升高,在黑暗处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也增多了。”范先群说。

    不正确的防治理念与不充分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是近视防控“拖后腿”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生与家长群体对近视防治理念有偏差。“87%的受访家长只有在发现孩子视力异常的时候,才会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眼科检查,而一般到这个时候,近视已经不可逆转。又如,有相当一批受访者仍然存在‘近视后,眼镜可以不经常戴,用时再戴’‘能看得清黑板就可以不用配眼镜’等错误观念,甚至有1/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治愈近视的方法’。”对于这样的观念,范先群觉得“跑偏”了。

    同时,“重治轻防”的理念依然有相当市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和学校还存在检查设备不足、设备老化、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就诊。

    在孩子眼健康管理中,多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互联共享不足成为影响眼健康监测的又一因素。“虽然各地近年来陆续建立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但是学校、医院、疾控之间信息并未互联互通,长期检测随访的队列档案数据库尚未科学建立,这就导致屈光筛查工作只是局限于建档本身,数据一次收集了事,数据碎片和数据壁垒客观存在,基于屈光档案数据之上的转诊与复诊、评估与风险分析更是无从谈起。”范先群指出。

  ▎建言 ▎ 用数字技术完善青少年眼健康管理模式  

    当下,儿童青少年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长日益增长,首次触屏触网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在更多拥抱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儿童和青少年已逐渐形成高度互联网黏性的学习方式、消费习惯、娱乐渠道、社会交际等行为模式。为此,范先群认为,近视防控也亟待与时俱进,焦点前移,防治兼重。

    “因此,建议从政府层面出发,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屈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逐步完善视觉健康的管理手段,定期评估学生视觉健康数据变化,及时发出预警,提供科学解决方案。同时,科学制定屈光大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推进行政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方式。”在范先群看来,压实学校、医疗机构、家长和学生的四方责任,加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教医协同、家校联动的三级预防体系也十分重要。

    随着技术升级,范先群建议,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屈光发育档案建立、近视预警、转诊、复诊管理、预防和规范矫治干预、健康宣教等综合、连续、全程的视力健康管理与服务,实施完善的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同时,建立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预测模型,开展风险预测评估管理,并应用可穿戴工具持续量化监测用眼行为,建立护眼健康行为方案等。再者,可以基于连续、动态的屈光发育档案和个人健康行为,开展近视防控分级管理。

    “除了对儿童青少年的关注,我们也应实现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有家族史的要尽可能将关口前移,对中老年人也要预防和治疗近视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范先群建议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