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6.1宜兴交通台
宜兴市博物馆
联合出品的
《名人后裔说名人》
今天推出
我的父亲吴中如
我的父亲吴中如
▲吴中如:193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52年-1958年就读于宜兴三中(现和桥高级中学)。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河川系。1988年1月至1988年9月, 在葡萄牙国立土木工程研究院作高级访问学者。曾荣获水利部特等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长期从事大坝安全监测、监控和水工结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子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与重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13项,龙羊峡、丹江口、佛子岭、水口等50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项目60多项。先后获得国家、部省委科技进步奖1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8部。
▲讲述人:吴蕴惠(吴中如女儿)
▲2000年,在三峡临时船闸下游高边坡指导工作
大坝,是人类创造的驯服江河、利用自然的一大奇迹。在波涛滚滚的长江上,在雄浑壮阔的黄河上……巍然耸立着一座座高坝。这些高坝的建成,凝聚了无数水利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吴中如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坝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与大坝周边城市以及居住在那里的百姓安危密切相关……
影响吴中如一生的陈久宇老师告诉他,水利专业是一项造福国家和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5年的大学生涯,吴中如打下了坝工知识和力学分析等扎实的专业基础。陈久宇教授不仅把自己对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赤诚之心传给了年轻的吴中如,还时刻关注着这位得意弟子。“文革”一结束,陈教授排除万难,想方设法将在徐州工作的吴中如调回了华东水利学院,并逐步把吴中如引到他所开辟的研究领域——大坝安全监测。当时,龙羊峡、新安江等3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相继委托吴中如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自此开启了吴中如“大坝医生”之路。
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吴中如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他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混凝土坝等重大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变形监控指标的理论和方法;首次在国内外研制了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建立了大坝安全监控模型体系,发展和完善了大坝安全监控反分析理论等。这些创新理论先后在安徽省佛子岭、青海省龙羊峡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1993年11月,佛子岭大坝的工作人员突然找到吴院士,说大坝有多个监测数据超标了。这几个数据的超标就意味着大坝的“血压”即将超过临界点,一旦溃坝,下游的一座县城将被淹没。经过吴院士的“确诊”,大坝得到了紧急“救治”,一场灾难终于避免。这次检测系统的成功预警,让业界更加重视大坝的监测系统建设。目前,吴院士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包括三峡大坝在内的所有大坝应用,时刻守护着座座大坝的安全。
在女儿吴蕴惠的眼里,父亲是“拼命三郎”,是“工作狂”。一年中,吴中如会有半年时间不在家。因为去的大坝建设现场大都在偏远山区,只要出差,他常常舟车劳顿、饮食不规律。即使在单位上班,他也是上午7点就到实验室,晚上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休息,工作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
▲2011年,在中科院岩土所审查973项目实验
对于做学问,吴中如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河海大学流传着关于吴中如院士的这样一句话:“一年365天,吴老师有364天半都在做学问。”对学生而言,吴中如院士是良师,更是益友。吴中如院士对学问的严谨态度是出了名的。对于研究生的论文,他都亲自制订框架,对论文细节如标点符号、英语单复数、时态语态,他都一一修改。答辩时,吴中如院士还要对关键数据进行审核,考察学生概论是否清楚。他经常对研究生说的一句话是:“我的要求是严了一点,可我不能误人子弟啊!现在不严格要求,将来你们会走很多弯路。”
对于远离乡关的游子来说,人人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故乡。吴中如院士76岁的时候创作了《平民院士的回眸》一书,开篇便记录着家乡往事——“小时候,在我优美的村庄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她是村庄妈妈圣洁的光环,闪烁着我们儿时欢乐的歌。如今,离开故乡的我,深深思念着你,故乡的小河。我思念在你身边的朝朝暮暮……”
2018年,吴中如故地重游,回到了培育他的母校——和桥高级中学。在和桥高级中学新校区中,吴院士参观了校史馆,惊喜地发现了自己当年的成绩报告单,吴院士的家人也被这份珍贵资料吸引。看到成绩单上面“数理化”成绩均为高分,吴院士脸上也是挂满了微笑:“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种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我对数理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将解数学题作为乐趣,也养成了我很强的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直到现在这种思维的方法对我的影响还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