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我参加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会议。
两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教育学院。在成立两周年之际,学院召开了一次顾问委员战略咨询会,我受邀参会并受聘成为该院2022年顾问委员会主任之一。
事实上,在上海交大计划成立教育学院之初,该校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院士就曾和我聊起过此事,当时我便表达了极力赞成之意。因为在我看来,综合类院校,尤其是如上海交大这样的高水平综合类院校成立教育学院,是目前我国师范类教育“破局”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一个浸淫师范教育几十年的老“师范人”,我觉得目前的师范教育也的确到了需要“破局”的时候。
在我国,师范教育由来已久,但在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师的数量问题,即为基础教育提供基本的师资保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基础教育师资供需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数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优秀师资的补充。
此时,吸引高质量的大学生群体进入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学生又往往存在于高水平大学中。
以上海交大教育学院为例。在会议上我得知,该学院开设的教育硕士专业,其大部分生源都来自原“985工程”高校,其生源质量自然有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已经22岁甚至更大,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显然比高中毕业时更加清晰和坚定。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进入并最终留在教师队伍中。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就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比如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便已经发文,明确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上海交大教育学院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今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其下发的《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中,也明确提出要在省内推进 3~5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教师教育学院。
这些显然都有助于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与提质。
除此之外,在当下“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师范类院校对于自身发展道路的规划也需要多一分定力。我个人对于近年来某些师范类院校盲目追求所谓“世界一流”的行为很不以为然。要知道,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其实并没有所谓“师范专业”。而作为“本土”专业,国内师范院校与其强求形式上的所谓“世界一流”,反倒不如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把专业学科建设搞上去。
具体而言,也就是尽量提升学生对某一类学科的理解和认识。要知道,对于一名老师而言,能不能做一手漂亮的PPT并不重要,对某些“教学技巧”的掌握与否也不是什么关键问题。决定一名老师教学能力高下的核心因素,在于其对教育的热爱、对所教授学科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相关学科前沿内容的掌握程度。他们只有真正“掌握”一门学科,并站在学科之外,成系统地讲授相关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老师。
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科技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人才又需要靠教育培养。当然,这里的“教育”并不单指高等教育,而是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系统。事实上,在对人才的某些特质早期发现、早期培养的工作中,中小学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要更重要。从这个角度上说,目前某些过于追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做法是否合适,也是值得商榷的。
总之,面对我国人才教育的新形势,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要打造这样一支队伍,则反向要求师范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这样的“破局”,从当下就应该开始了。
(《中国科学报》记者陈彬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