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走近科学家·育人篇|涂铭旌:科教报国,精勤育人

2022-06-22   中国教师   阅读量:1372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强大创新动力,必须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相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期刊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改进作风学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刊在微信公众号设置“走近科学家”专栏,讲述伟大科学家的故事,生动展示科学家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说明: 图片

    涂铭旌(1928年11月—2019年1月),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及强度和稀土、钒钛、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执教六十载,培育了大批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优秀人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在几十年的科教生涯中,涂铭旌院士以其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展现了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自1984年以来,涂铭旌先后培养了近百名硕士研究生、47名博士研究生及8名博士后。如今,这些昔年弟子大都成长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学术和技术骨干。每每回忆起恩师的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他们无不敬怀感恩之情,将如山师恩铭记于心。

01

做学问前先做人

    做学问前先做人,这是涂铭旌在教导学生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给历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他要求门下弟子一定要以身正为范,坚决杜绝学术作假。诚信之外,认真、负责······都是涂铭旌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们逐步培养起来的优良品质。

    涂铭旌不仅在学术研究规范方面对学生严加管教,还在生活细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也许是早年留学德国的经历,涂铭旌格外注重小细节,甚至包括日常着装等方面的要求。凡是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涂铭旌自己也非常留意规范着装。

    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颖的记忆中,有一件小事影响了他的一生。当年刚刚登上讲台的刘颖还是一名年轻教师,有一次天气炎热,刘颖没有多想就穿着短裤走上了讲台。下课后回到实验室时遇到导师涂铭旌。涂铭旌看到刘颖的穿着之后,就委婉地向他提出,身为教师,不能再像过去读书时那样随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影响,以后不要再穿短裤去上课了。从那以后,刘颖也开始分外注意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认真做事,也是涂铭旌教导学生立身治学的一大重要品质。对于学生的论文,涂铭旌必会仔细阅读,不仅如此,他还要用多种颜色的彩笔在文章上做批注,如果第一遍用蓝色笔,修改的时候就换成红色笔,如果还要再添加内容,则会用绿色再次标注。往往是一篇文章看下来,纸面变成了五颜六色。

涂铭旌彩笔手写《地方大学学科建设》PPT手稿第2页 

    这种认真也体现在涂铭旌特有的“涂氏PPT”上。由于现代教学已经转用电化教学设备,年事已高的涂铭旌没有足够的精力制作PPT,便开创了独具风格的纸质PPT模板。他会事先在脑海中勾画好PPT的样式,然后把文字内容写在纸上,根据用途不同,分别用红色、蓝色、黑色等颜色表示,还细心地区分了字体粗细,中间不时出现三角形、星号等符号,这些都标志了文字在PPT中的位置和重要程度。再三检查之后,涂铭旌才会请助手依样画葫芦地转制成电子版的PPT。

    同样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表现在涂铭旌授课的课堂上。82岁高龄时涂铭旌还面向本科生开设课程,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学校教务处特意向老人家说明可以坐着授课,但涂铭旌坚持站着讲课,只有课间休息时才坐一会儿。看到年迈的院士如此认真授课,前来听课的同学们都深受感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涂铭旌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处世态度、勤勉严谨的行事方法,真正为学生正身治学做出垂范,正如涂铭旌的老同事、四川大学教授陈家钊在向涂铭旌敬贺八十寿辰时的诗作中所言:“敬业一生劳以瘁,事教六旬不辞难。思维创新育英才,满园桃李显春归。”

02

传道、授业、解惑

    从教几十年来,涂铭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他始终将“传道、授业、解惑”视为自己教学的不变宗旨。

说明: 图片

 2014年10月涂铭旌在四川大学实验室


    传道。在涂铭旌看来,所谓“传道”,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相关知识,更是需要向学生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立身持正。涂铭旌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引导他们开启了人生的大门。

    授业。师傅引进门,修行靠本人,涂铭旌认为自己对于学生来说,起到引路人的作用。作为“师傅”,就是要向学生传授学科技术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独自创造发明,把理论切入和融入生产实际,引导学生进入社会的研究团体。

    解惑。在涂铭旌看来,学生人生当中的思想心结,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解开,解开学生研究关键技术的难点和他们的思想包袱。虽然和学生谈心是件非常费心劳力的事情,但涂铭旌依然乐于倾听学生的诉说,帮助他们共同决策。而学生们也全心全意地信任老师,在人生的众多支路口上,他们往往选择听听涂老师的意见。

    在涂铭旌看来,对待学生如果是授人以鱼,哪怕是大鲤鱼,也不如授人以渔,把捕鱼的网送人,可以再生产再增值再创造;授人以财,给人钱的话,不如授人以技。涂铭旌提倡训练工程硕士生要采取鹰式训练。老鹰在两百米以上的天空飞翔,可以看到地面奔跑的兔子,老鹰的视力比人强4倍以上。所谓鹰式训练,就是要训练一个学生的眼力,既要敏锐同时眼界又要宽,看得远看得深。

    学术研究上,涂铭旌强调做研究要尽量有应用的背景,并且要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在做具体的方向和内容时他还鼓励学生去走“少人区”,甚至“沼泽”。涂铭旌曾告诉他的学生,现西安交大国家金属材料及强度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孙军,“如果一个地方有很多人都去了,即使是一个很富有的矿,但是当你去了以后也未必能够挖出什么金子来。虽然‘少人区’也不能说它肯定有金子,但至少‘少人区’发现新东西的概率大一些。当然‘少人区’你可以参考前人的东西就少一些,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时至今日,老师的这段告诫依然是孙军治学的准则之一。

03

对待学生亦师亦父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涂铭旌对待学生也是如此,亦师亦父。他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指导,更在生活上对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很多初次见到涂铭旌的年轻学生,总会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名家心生敬畏,但接触时间一长,大家都会被涂老师的和蔼宽厚所折服。许多学生后来不仅成为涂铭旌的同事,更成为他的朋友,有时候甚至“几代同堂”。但他从不论资排辈、倚老卖老,而是一视同仁地将大家看作同事、朋友。“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平易近人”,这是多年交往中学生吴朝玲对老师做出的评价。而在涂铭旌看来,学生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不仅为学生的成长而欣喜,更是不断鼓励、帮助学生超越自己。

    三尺讲台上,涂铭旌为学生认真讲授知识和技能,传播智慧;课后生活中,涂铭旌不忘与同学聊天、传承责任与使命,甘做关心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平时,涂铭旌除了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发明思维、科技辩证思维和科技竞争谋略。

说明: 图片

涂铭旌(前排左三)与上海交通大学1957届毕业生合影

    涂铭旌对学生的关心不仅仅局限在科研上,也包括他们的各项人生大事。而学生们也对老师敞开心扉,每每遇到人生的重大抉择时,他们总会与涂铭旌商议,听取他的建议。

    1998年,涂铭旌的硕士生陈远富即将毕业准备工作。但在涂铭旌看来,富有科研天分的陈远富一直对做科研充满热情,这么好的一块料子不继续深造,实在可惜。面对老师的关心,陈远富吐露了实情,原来他之所以急于毕业找工作是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涂铭旌听完学生的解释后,一边鼓励陈远富备考博士研究生,一边替他思考如何解决生活费用的问题。没了后顾之忧的陈远富非常高兴,考上了博士专心科研。期间,涂铭旌还主动给陈远富介绍对象,最终促成一对佳偶。

    陈远富并不是个例。2003年6月,涂铭旌的博士研究生吴朝玲毕业前陷入了就业选择的彷徨中,面对政府、研究所和高校的几条路子,吴朝玲不知应该何去何从,从内心来讲,当时学校待遇不太理想,3种选择中,吴朝玲把留校任教排在了最后一位。涂铭旌为此和吴朝玲讨论过多次,他从科研发展、个人未来发展几个方面帮助吴朝玲分析利弊,认为吴朝玲在项目研究上驾轻就熟,留在学校发展快,而且作为女生,高校的工作相对稳定和单纯。听了老师的分析,吴朝玲又重新做了一番思索,最终决定留校任教。对于这件事情,如今已是副教授的吴朝玲总是笑称“所以呢,这个为什么我会当老师,涂老师做主的”。正是在涂铭旌的关心和指引下,一批又一批的稚嫩学子羽翼丰满,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发展、民族富强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涂铭旌78岁生日时,四川大学2001级全体博士生寄来的贺词中这样写道:

    涂老师您的一生,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为振兴中华,在教坛上、在科海中,您度过了55个春秋,真是呕心沥血,忘掉自我。尊敬的老师,您教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做科研、如何创新。您亲切教诲,恰如一股清清的泉水,在我们心灵的河床里,潺潺流动,并将伴随和受益于我们终生。

04

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权

    在人才培养中,涂铭旌还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自主选择权。

    1986年,孙军考入涂铭旌门下从事金属材料延性断裂的研究,当年他的指导方向并没有孙军想读的方向,但最终涂铭旌还是答应孙军为他再开一个方向,但告诉他要“自带粮票”,“自带粮票”的意思就是方向要自己把握好,做的内容自己做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当时涂铭旌就是在大的方向和研究脉络上给予孙军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学生黄婉霞在选择博士研究方向选题时,也充分感受到了涂铭旌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治学特点。她记得当时涂铭旌给她提供了3个方向以供选择。第1个是延续她在硕士研究阶段的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第2个是微波隐身领域的相关研究,第3个则是电磁屏蔽相关课题。涂铭旌虽然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也并不是一味撒手不管,而是从旁协助黄婉霞进行选择。

    他首先给黄婉霞列了一张表格,纵向是以上3个研究方向,横向则分别罗列了该项课题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可能遇到的困难等一系列评判指标。一直以来习惯了“老师指哪学生打哪”学习模式的黄婉霞,拿到这张表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困惑。面对黄婉霞的困惑,涂铭旌帮她联系了相关研究所和高校,让她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从而最终决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黄婉霞心里对这3个项目有了初步的对比,她又拿着表格去找涂老师,汇报这段时间以来了解的情况和初步判断,听听老师的意见,最终选定了以电磁屏蔽方面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选题。

说明: 图片

    不仅仅在确定选题方面,在对于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中,涂铭旌也采用宏观控制的办法。对于学生的指导,涂铭旌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研究方向的引领和交流平台的搭建中去,而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他则完全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他对学生的这种尊重,他的学生后又担任其科研秘书的李军很有感受:“他不会一步步盯着学生做研究,因为他觉得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的话效果会更好。给学生指导方向后,让学生自由地去发挥想象,不要太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去约束学生。也就是说在他把方向指定后,他不会经常过问学生的研究进展,但会定期询问,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间,你按照他的要求,你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

    为学,涂铭旌追求卓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师,他呕心育人,培育大批人才。涂铭旌曾深情地总结了自己认为最幸福的6个时刻:当学生知错改正之时;当学生品德凸显之时;当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之时;当学生事业取得成就之时;当得病,学生来看望之时;每逢佳节,学生来电问候之时。

    涂铭旌回顾自己60余年执教之路时认为:“人生如歌,学生们取得的每个成就,都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更是我人生谢幕乐章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是最为悦耳的一个个萦绕于空中的美丽音符,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本文内容来源于《科学家精神》。

    撰稿|涂铭旌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

    微信编辑|leaxyi

涂铭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材料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