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初创者——徐玉如

2020-06-10   科普中国   阅读量:203

    编者按:

    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的造船工业筚路蓝缕,从当初装备和人才两方面匮乏,到自主研制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大国重器。中国造船栉风沐雨,由弱到强崛起的速度世界第一。背后倾注着无数民族科研巨匠的付出,他们用毕生追求撑起祖国的脊梁、创造着岁月静好,为我们缔造了强大的国防条件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等联合推出《小川谈大师》系列新媒体科普作品,讲述船舶大师鲜为人知的故事,启迪网友具备求真唯实的科学观,呼吁莘莘学子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国之栋梁。

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初创者——徐玉如

“科学无止境,不懂就问,答案不比问题少。” ——徐玉如

    1961年,19岁的徐玉如走进赫赫有名的“哈军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潜艇专业的学员,从此他走进了浩瀚水下世界。1971年,他接到我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的研究任务,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次获得水动力系数最多的试验项目等;所主持的“潜器四自由度动力定位系统”科研任务,成为我国“潜器”动力定位技术的起点;为初创我国智能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智水”AUV),建立从无到有、从军用到民用的丰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初创者——徐玉如

图为:在“哈工军”学习潜艇专业时期的徐玉如

    “智水”院士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作为人类发展的四大战略空间之一,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和金属资源等战略开发基地。智能水下机器人作为海洋资源开发与合理使用的重要工具,既是海洋学研究、水文地理研究和海底地形测绘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无人作战体系中的重要装备组成。

    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是徐院士生命的一部分。我国“八五”期间启动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涉及系统仿真、局部环境定位、水下目标的声探测与识别、智能决策与规划、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徐玉如担任总体组副组长时负责总体规划和系统集成,重点研究浮游式智能水下机器人的智能体系结构技术、潜器的操纵性等,从“智水I”到“智水Ⅴ”型,成功研制出8台智能水下机器人,应用于国防建设,此后还承担了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条件改造项目等。2011年10月,“智水Ⅴ”首次在渤海亮相,夺得多项第一,其中包括第一次应用于海洋工程、第一个安装地形测量声纳、第一次将智能水下机器人从工程母船上放到海里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徐玉如,为此荣获了多项奖励及“智水”院士的美誉。

    智慧导师

    徐院士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40余年,在“潜器”总体、船舶操纵与动力定位、智能水下机器人、微小型水下无人航行器等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研成果。

    1988年,我第一次在船舶操纵学的课堂上见到儒雅、睿智的徐玉如教授,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研究型教学,他看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不仅会把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好文章摘下来读给学生听,以广大知识面;也会分享诸如:“科学无止境,不懂就问,答案不比问题少”的观点;还会分享他所痴迷的音乐与茶。2012年2月17日,敬爱的徐院士带着对未尽事业的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同事、学生和亲朋无尽的思念与追忆!

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初创者——徐玉如

    徐院士常用三个“非常”评价他的团体:这是一群水平、素质非常高的人;是一群业务、人品都非常优秀的人;是做事非常主动、自觉的人。

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初创者——徐玉如

    徐院士说:“院士头衔是给集体的,没有团队的精诚合作就没有院士,就没有重点实验室。”

徐玉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潜器与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