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遇见院士”④| 毛炳权:东莞是我故乡,我得为她做点什么

2020-10-28   东莞时间网   阅读量:331

    当谈起和东莞合作的契机时,年逾八十的毛炳权脱口而出:“因为东莞是我故乡,我得为她做点什么。”这份乡情,二十多年前便缠绕在毛炳权心头。

毛炳权院士

    那时候,毛炳权萌生了以科研助力东莞发展的想法,但直到2019年,这一想法才成为现实。2019年,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成立院士工作站,毛炳权和团队受邀加入,从事弹性纳米粒子或改性环氧树脂在覆铜板中的应用研究。

    如今,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当谈起东莞当前的科创格局时,这位“老莞人”院士颇为自豪地说:“东莞的科研平台做得越来越好了,我期待我们的研究对东莞科技和工业发展有所帮助。”

    从“学生兵”到科学家

    毛炳权的祖籍在东莞,1933年出生在广州。作为战争年代出生的人,他的经历是一代有志知识分子的缩影。

    1950年,毛炳权在广东东莞中学读高二,恰逢朝鲜战争爆发,国家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召唤,十七岁的毛炳权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战场。回想起这段往事,毛炳权表示,他年少时期目睹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念头始终萦绕脑海,希望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在部队里,毛炳权因为文化基础较好,被上级选调去上大学。他先在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补习了三四个月,填报大学志愿时选择了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从此矢志不渝从事化工研究,直到现在。

    当记者问到为何要选择化工专业时,毛炳权表示,主要是考虑到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化工能帮助国家制造当时急需的武器装备。“国家需要工业化,我就应该读工科专业。但我当时对化工也不了解,只是听学校里的老师说学化工可以生产肥料、炸药,觉得这是当时我们国家需要的。”毛炳权说。

    不久,学习成绩优秀的毛炳权又被选派去苏联留学,回国后被分配到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任教,正式踏入化学研究的殿堂,从“学生兵”蜕变为科学家。

    几十年来,毛炳权一直从事着聚烯烃工艺和催化剂的研制开发工作,从络Ⅱ、N 型高效催化剂到DQ球形催化剂,每个催化剂都花费了毛炳权及其团队大量的精力。终于,三种催化剂拿下三个国家发明奖,1995年,毛炳权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发挥余热

    与院士工作站合作

    在科研硕果压枝的同时,毛炳权始终记挂故乡东莞的发展。二十多年前,毛炳权回东莞考察,看到这片土地欣欣向荣,工业起飞,当时便萌生了以科研助力东莞发展的想法,直到2019年生益科技成立院士工作站,这一想法才变为现实。“东莞是我故乡,我得为她做点什么。”毛炳权说。

    在和院士工作站合作的过程中,毛炳权及其团队主要从事弹性纳米粒子或改性环氧树脂在覆铜板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无线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未来5G、汽车通信、集成电路电子产品的布局和开发,高频信号设备频率已从兆赫兹(MHZ)扩展到千兆赫兹(GHZ),通信设备对高频微波覆铜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通讯终端用高频覆铜板是无线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频微波覆铜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支撑,覆铜板技术的突破,对整个通信行业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来这边,主要是帮企业解决科研上的问题,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成果开发转化。”毛炳权说。

    目前,松山湖科学城范围内已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4所高校以及26家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吸引了华为、华贝电子、生益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及300多家高企、近3万名优秀工程师创新创业。

    对于东莞取得的科创成果,毛炳权寄语:“东莞的科研平台做得越来越好了,我期待我们的研究对东莞科技和工业发展有所帮助。”

    全媒体记者 见习记者 唐卓 记者 张帅/文

    全媒体记者 见习记者 吴鑫/视频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

毛炳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分子材料化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