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聪明的车”很费钱,可先建“聪明的路”

2020-02-13   央视财经   阅读量:184

    (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正在催生世界交通的巨大革命。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指出,自动驾驶就是通过车路协同,实现动态互联。但是搞“聪明的车”很花钱。所以在发展自动驾驶的起步阶段,可考虑把摄像头、传感器预先安装在路上,未来肯定是“聪明的车”识“聪明的路”。2月15日22:00,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为您深度解读《建设交通强国重点要做好哪些事?》

    提升交通智能化的水平是个热门话题。这几年我们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2019年12月16日,四川省宜宾市正式开通了首条智能轨道运营线,这是我国自主首创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套智能系统的列车不依赖钢轨,而是沿着地面的虚线行驶,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道路上的虚拟传感线,将运行信息传至列车大脑,实现自动驾驶。

    它还可自动读取交通信号信息,可优先通行。目前,这种智能轨道系统的建造成本只有城市有轨电车的三分之一,为城市发展智能化交通提供了样本。

    除此以外,我国在道路智能交通和汽车自动驾驶的研究上,也做了大量工作。 讲到汽车自动驾驶,研究这方面的单位有很多,也就是通过车路协同,实现动态互联。

    现在我们的通常做法是什么呢?大家搞“聪明的车”这是对的,但是搞“聪明的车”很花钱,因为要搞“聪明的车”,就要安装大量的传感器,比如摄像头、雷达,特别是激光雷达,价钱非常贵。况且我们80%以上的车都停在车库里,只有20%的车行驶在线路上。如果说大家都搞“聪明的车”,那代价是很大的。所以在发展自动驾驶的起步阶段,能不能把这些像摄像头、传感器等的放在路上?因为路是闲不着的,它的利用率是最高的。我们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要实现自动驾驶,就是无人驾驶,所以肯定是“聪明的车”识“聪明的路”。

嘉宾简介

    傅志寰,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他出身铁路世家,从小就对铁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上世纪60年代,傅志寰从苏联留学归国后,就积极投身到我国电力机车的设计制造中。他先后参加和主持设计了韶山1型至韶山4型电力机车和我国第一列电动车组。在担任原铁道部部长期间,他领导建设了我国第一条时速200至300公里的秦沈客运高速专线,其领导研制的高速电动车组,在当时创造了每小时321.5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他还先后推动了四次火车大提速,组织青藏铁路的筹划和早期建设工作,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他曾担任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技术顾问,并积极从事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研究,取得多项突出成果。

傅志寰
中国工程院院士
铁路运输管理、铁路机车车辆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