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院士亲自送来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2022-07-14   深圳晚报   阅读量:167

    ■ 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7月12日上午,深圳中学新校区喜气洋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张继平带来北京大学2022年本科生“首封”录取通知书,深圳中学的两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冯晨旭、彭也博同时收到了这份特别的礼物。

    接过绘有“大学堂”牌匾的录取通知书,彭也博、冯晨旭小心翼翼地翻开折页,看着内页里自己的名字,脸上满是笑容。高考后的这个盛夏,他们对梦想与热爱的持续追寻得到回应,即将带着来自院士的祝福与勉励,继续在数学浩瀚的星空探索、翱翔。

    爱“查水表”的数学少年

    “很开心,很感谢!”收到北大“首日封”,年仅16岁的深中学子冯晨旭特别兴奋。作为高二学生的冯晨旭没有参加高考,他是通过数学国家集训队的保送进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英才班的。2018年,北大数院面向愿意深耕数学领域的优秀学子开设“英才班”,引导他们探索其所热爱、深耕其所擅长、自主学习通往卓越。

    从小就热爱数学的冯晨旭,上幼儿园时就很喜欢在家看表上的数字,甚至为此翻看了整个小区的水表。进入小学后,有老师发现了他对数学极深厚的兴趣,便着重对他这方面的培养。未来,他希望往数学基础研究方向继续发展。

    与冯晨旭相同的是,彭也博也早早展现出自己在数学领域的天赋。彭也博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的最大兴趣爱好就是数学,数学是彭也博成长道路上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彭也博表示,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够从事数学研究工作。

    用兴趣爱好放松身心

    本次来到深中为两位学子送录取通知书,张继平的心里也特别高兴。现场,他衷心地祝愿两个少年学习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要想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不仅仅靠天赋,更多是靠汗水。”张继平说。他特别提到,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在中学、大学,而是终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好数学的秘诀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从小学奥数、对数学有很深感情的冯晨旭坦言,学数学有时候会比较枯燥,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并且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看法。记者了解到,在生活中,冯晨旭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年,学习之余,他还喜欢游泳、篮球、围棋、钢琴等,这些兴趣爱好支撑着他的课余生活,是他放松身心的“法宝”。

    校长: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深情注视着两位学子从院士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介绍,深圳中学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立交桥,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本次为深中学子发出录取通知书的,是编号“001”的北大数院,它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学门,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大学数学系科,号称中国的“第一学府第一系”。

    近年来在网上走红、被网友称为“韦神”的数学天才韦东奕,正是北大数院的助理教授。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人类几乎每一次重大的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强有力地支撑着。”望着两张稚气的脸庞,朱华伟嘱咐两位学子,未来要为人类科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其实,深中校长朱华伟也是一位数学“高手”,曾担任过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主教练,带领中国队以绝对优势夺得了该项目的团体冠军。在他带领下,深圳中学的数学教学在国内外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7月12日,张继平(左一)为深中学子彭也博和冯晨旭送来大学录取通知书。 受访单位供图

▲彭也博和冯晨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张继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