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建党百年】津云:65年党龄陈予恕院士:所想所做皆是为党为国

2021-07-02   天津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286

    (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 照片由天津大学提供)近日,我国著名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陈予恕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90岁的陈予恕院士有着65年党龄,围绕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学科,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重要科学项目20多项,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科研、坚持亲自带学生,为国家培养人才。

    几十年如一日执教

    今年3月份在天津召开的2021年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研讨会上,陈予恕向同行们“汇报”了自己近年来的工作和对非线性动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的探索。与此同时,他还为本年度获得“陈予恕奖学金”的优秀研究生颁奖。会议现场,许多都是陈予恕的学生,而当90岁高龄的陈予恕面对他在过去60多年亲手带出来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时,他的脸上始终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笑得合不拢嘴。“我工作65年了,我对我的学生比对我的孩子还用心。”他丝毫不掩饰对这些学生们的爱。

    陈予恕院士1931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院士表示,“小时候我家里穷,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总是觉得自己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党,做的事情太少了。”在天津大学任教60多年来,科研与教学是陈予恕院士最重要的责任,追溯这份责任感,陈予恕的答案是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我时时刻刻想着国家的需求,去努力培养新人,我将继续努力,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陈院士的日常所想,都是党和国家的需求,弟子们自然将这种情怀继承了下来。如今,陈院士培养出来的知名弟子达百余人,活跃在大型机械、高铁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许多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其中,杨绍普如今已是高铁动车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权威专家;1994年跟随陈院士读博的张伟,是机械系统、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专家……

    一生挚爱为课堂

    陈予恕于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当选院士后,让陈予恕比科研更用心的,是人才培养。作为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双聘院士,他为两校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领域都培养出了生机勃勃的人才梯队。现如今,已是90岁高龄的他甚至时常还在为学生的工作做得不够理想而自责,仿佛自己没有尽到责任。

    陈院士一生的挚爱,就是课堂,回想起在他从教60周年暨工程非线性振动研讨会上,师生共聚一堂的感觉,当时,无论是50多岁的还是20来岁的学生们不以年龄大小、不以官位高低,而以入学先后为序落座,就像回到各自当年刚入学的时光。

    陈院士上课一直使用板书,长长的公式一写一黑板。公式多了,难免会写错。但陈老师一旦发现,会立即纠正。在陈予恕的众多学生中,张延安是特殊的一个。退休前是哈尔滨汽轮机厂主任高级工程师的张延安,如今仍活跃在国内外大型汽轮机维修现场,是行业内有名的技术大牛。40多年前,当时还是企业动平衡车间工人的他参加了天津大学组织的一个短期培训班,培训班的组织者和主讲人就是陈予恕。张延安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陈老师讲课解一个方程,写错了,第二次上课的时候,他一上来就说上次自己有个解方程的错误。“但其实我们都没发现,我认为这就是实事求是。”

    “陈老师就是这样,他永远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和实际的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他的视角永远都是前瞻性的。早年他研究大型旋转机械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后来又将研究方向转向航空发动机的动力学研究……”他的学生杨绍普教授告诉津云新闻记者,这是陈老师对学生们影响最大的一点。

    事实上,学生们从陈院士身上学到的,远远不止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为人为学的态度和品格。“只有把自己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呕心沥血地教育,才会让他们成才。小树不修不直,人不严格就会越来越懒散。”陈院士表示。

    如此成就“就是做了点事儿”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陈予恕将新的非线性分岔和混沌理论引入振动研究领域,并创建了非线性振动系统求周期分岔解的“C-L方法”,这个理论和全面看问题的分析方法为解决工程中的疑难振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将我国非线性振动研究推进到分岔和混沌的研究阶段。

    基于“C-L方法”,多年来,陈予恕带领团队针对大型旋转机械的典型振动故障,提出了五项重大故障治理技术,解决了天津等七省市11个发电厂20多台机组久治不愈的振动故障问题;针对大型振动机械动力学设计,提出了“三优设计技术准则”,解决了国内最大30平方米共振筛的寿命问题,推动了我国机械动力学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他又带领团队承担了航空发动机 “973”课题和两机专项任务,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做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做科技前沿的探索者、做科学精神的传承者。在陈院士看来,作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民、实、用”三个字,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坚持“三个面向”,务实忘我地潜心研究;恪守学术道德、担起师者责任,毫无保留的育才。

    对于65年的工作成就,陈予恕院士却说:“65年的工作和学习,虽然说起来,我也够努力,但是总感觉到自己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不够让人满意。如果说做了一点成绩的话,应该归功于国家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陈予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机械非线性动力学专家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