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一年了,总觉得他们还在……

2022-05-22   新华网客户端   阅读量:54

今天是5月22日

一年前的这一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两位院士与世长辞

化为天空中耀眼的双星

“一稻济天下 肝胆照众生”

“我会永远记得

是两位爷爷让我们医食无忧”

“素未谋面 却深受其恩 深深怀念”

“虽然知道人都会死

但我总是下意识觉得

那些伟大的人,都是应该永生的!”

……

今天,全网都在怀念两位

“一生择一事,一事济众生”的老人

就像网友们说的那样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从未离开”

“我感觉他一直在!”

给袁老理发18年,曹小平的店里

还挂着老人最喜欢的照片

这间不到10平方米的街边理发店紧邻着

袁隆平生前工作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离袁老的住所只需步行两三分钟

袁老经常还没到店面

就开始喊:“小曹,小曹!”

曹小平就赶紧出来迎接他

她觉得袁老一点架子都没有

还很幽默风趣

青年袁隆平

每次理完发,袁老都神采飞扬

常常说自己年轻了10岁

高兴起来还会飙英语夸赞一番

知道曹小平不懂英语

袁老还会用中文翻译给她听

2020年8月26日

袁老90岁生日前一天

他特意穿上新衣服来理发

曹小平夸赞袁老的新衣服

却发现他没有以前那么精神了

脸略有些浮肿

“我是肿了还是胖了?”袁老问她

“是胖了!胖了好些。”曹小平回答

这次理完发,袁老“保守”了一点

只说自己年轻了5岁

2020年11月30日

工作人员推着轮椅送袁老来理发

头发理完,临走之前

他和曹小平约定

“下个头,就是一个月以后”

但那之后不久

曹小平听说,袁老摔伤住院了

“我一直想着等他回来就能剪成了

一直到最后都没剪成……”

他们之间这小小的约定

成了曹小平心里永远的遗憾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唱着一曲《歌唱祖国》去往医院

袁老没能如约再去找曹小平理发

但在关乎国人饭碗的大事上

袁隆平却从未失约

  1952年,在西南农学院读书的袁隆平(后排左四)参与选拔并通过层层考核,被拟招为空军飞行员,此为同学们当时拍摄的欢送合影。后来,因为前方战事好转,所有参军大学生被退回。袁先生便将他翱翔天际的“参军报国梦”转化为扎根地头的“禾下乘凉梦”,一梦便是一生。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

提出“无人能养活中国人”的观点

袁隆平给他的答案是:

“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

袁老倾其一生

兑现了这个硬气的承诺

年近九旬仍坚持去试验田“打卡”

90岁生日当天,他顶着新发型

许下一个生日愿望:

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

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

这个愿望在同年11月2日实现

当天,在湖南衡南县

双季稻亩产实现了

“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超世界纪录

得知这个消息

袁老高兴得像个孩子

袁老说过“要做一粒好种子”

在袁老离开的这一年里

后继者播撒也浇灌着一粒粒良种

袁隆平生前牵挂的稻田

迎来了一个个好消息

今年5月6日

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

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迎来早稻测产

平均亩产为910公斤

下半年晚稻平均亩产590公斤

就能实现袁隆平院士提出的

双季稻平均亩产1500公斤目标

好好种田,也好好吃饭的中国人

距离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永远留下那双关节变形的妙手

那双被患者吻过的医者之手

活到99岁,治病78载

主刀和参与近16000多例肝胆疾病手术

救治20000多名患者

把中国的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这一串串惊人的数字

在吴孟超身上留下了具体的痕迹——

由于长期握手术刀和止血钳

他的右手食指微微变形

食指和中指的第一节

形成一个小小的“V”形

到了晚年

他平时签字手会微微颤抖

但一拿起手术刀

却稳得仿佛换了一个人

吴孟超身边的护士长

曾经这样描述吴老的手

“他的手就像长了眼睛一样

满腹腔都是血

吴老的手一伸进去一摸

这根血管一掐,血就止住了。”

这是一双温暖的医者之手

他用这双手

焐热听诊器再给患者检查

也用这双手帮他们把衣服拉好

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有一次,吴孟超查完房准备离开时

一位病人突然拉住他

起身吻了一下吴老的双手

吴孟超当即转身

抱着病人的头

在他脸颊上轻轻回吻了一下

这也是一双停不下来的手

2018年8月31日

吴孟超院士96岁生日当天

他依然拿着手术刀

在手术室的方寸之地

挽救着患者的生命

有人记录过他和护士之间

这样一段对话:

“明天有什么手术?有没有我的?”

“休息休息吧。”

“排吧!怎么搞的一个都没排。

你去找一个。”

直到97岁才退休的吴孟超说过: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今年1月20日

吴孟超院士和相濡以沫的夫人

妇产科专家吴佩煜教授

一同被安葬在上海福寿园东园

——风荷园

陵园中,除了二老的纪念铜像

和两方小小的石碑

还有一尊小型雕塑

正是吴孟超那双关节变形

却依然稳持手术钳的手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

“您不只是一个吴孟超”

82岁那年

吴孟超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

那名患者长了个篮球大的肿瘤

要做切除手术,难度极高

患者去过多家大医院,都被拒收了

有人劝吴孟超也别做这个手术

“你现在可是肝脏外科界的泰斗

万一出了事,名誉就毁了。”

吴孟超留下了一句经典的回答:

“我名誉算什么?

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

“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

而是救治生命

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

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吴孟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同样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用最好的技术、最科学的方法

最便宜的药械、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治好病人的病。”

这是吴孟超心目中“有本事医生”的标准

为了培养这样有本事的医生

吴孟超对自己的学生“凶”的不得了

“几乎每个学生都挨过吴老的训斥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一种敦促。”

吴孟超的一位学生说,

“老师骂谁最多就是对谁最好

骂得最多说明期待最多。

现在同学里最出色的几个

正是当年被吴老骂得最多的几个。”

如今

吴孟超培养的260多名

博士、硕士研究生

已成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

在今年年初的安葬仪式上

吴孟超的学生沈锋红着眼眶

和老师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

“吴老,我们建立了

肝内胆管癌的个体化分期标准

取得国际领先的远期疗效

同时,建立了肝癌术后

复发防治新技术方案……”

他声音颤抖

说出的却都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吴孟超院士辞世一年后

有网友留下了这样深情的感言:

“吴老,您不只是一个吴孟超

您留下了一双手 一把刀

留下了医者仁心的定义

评判好医生的最高指标”

闻到稻花香就想到袁先生

看见白大褂便思念起吴老

他们是我们该追的星

他们是我们永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