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裴荣富:“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

2022-03-29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270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地质工作不是一代人的事,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不忘初心,做不怕苦累的地质‘尖兵’,为国家找到更丰富的矿藏。”

——裴荣富


      “你们知道吗?我那是火线入党。”


      每一次提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裴荣富都颇为自豪。当时,裴荣富受命领衔国家援外项目,率队赴巴基斯坦和苏丹帮助探查矿藏。


     在苏丹,裴荣富在地质勘探一线光荣地入党。他的这一次援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探明70万吨铬矿石和1530万吨富铁矿工业储量,荣获苏丹能源矿产部锦旗表彰奖。


     “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这是裴荣富常对学生说的话,他也身体力行。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青山大川,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的爱国精神。


科学研究在于创新.jpg

科学研究在于创新

2001年4月6日, 摄于河北兴隆挂兰峪金矿 摄影师:侯艺兵、王生生、王志英


     支撑他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地质事业的热情。自幼年时,这份热爱便已扎根在他心中。1924年8月,裴荣富出生于河北秦皇岛一个富足的家庭,父亲早年曾供职于开滦矿务局,是一个思想先进且重视教育的人。这对裴荣富后来的人生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及至青年时代,裴荣富更坚定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智慧发掘这片土地上的宝贵矿藏的理想。1948年,从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的裴荣富成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的一名实习技术员。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紧随国家的脚步和需要,裴荣富一头扎进了野外地质工作第一线,将自己的一生镌刻在了中国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石上。


     勘查一线的历练加上在地质上的天赋,让裴荣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蜕变为一名具有扎实专业能力的工程师。


     1954年4月,他被调到地质部地质矿产司黑色金属处的铁矿组工作,担任主任工程师。刚到黑色金属处工作,裴荣富一力承担了我国五大钢铁基地的铁矿资源问题,奔走在河北宣化庞家堡铁矿、四川攀枝花铁矿、海南石禄富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之间,他不辞辛劳,从不觉苦。


     除了奔走于各大矿山之间进行调查,他又负责了太行山东麓铁矿的普查工作,加上之前在东北地质队和429队 的锻炼,他几乎掌握了全国大部分矿山的铁矿资料。


2005年,裴荣富在办公室对岩矿标本观察研究.jpg

2005年,裴荣富在办公室对岩矿标本观察研究


     只要是国家所需,就一定要做好,这是裴荣富对自己的要求。为此,足迹遍布中国的裴荣富,在大量编图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超大型矿床“偏在性”和“异常成矿”学说。他还首次提出了“大气变态”和“构造圈热侵蚀”等重大地质异常事件,认为大型、超大型矿床与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全球性重大异常地质事件有关,中、新生代的“构造圈热侵蚀”引发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是显生宙异常成矿作用的主因。


     有了这些理论创新助力,我国在南岭有色金属矿、华北地台金矿和滇中铜矿等地区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


     拥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加上多年积累的众多创新性理论,裴荣富获得中国地质学研究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他随新中国的地质事业而成长,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成长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1月,裴荣富捐出毕生积蓄500万元,设立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裴荣富勘探奖”专项基金,以激励后辈取得找矿突破,“我想把多年来的积蓄变成学术奖励基金,以野外地质考察为重点,以矿业国际合作为方向。这点钱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愿”。


      院士小传:


     裴荣富(1924— ),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内外主持5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和30余项矿床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创新地提出“双控论”和“合理域”固体矿产勘查模型,为指导地质工作做出充分科学论证,并被国际引证。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多项国家级、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还以带头人身份与多国矿床学家合作执行了国家地质对比计划IGCP-354项目。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特授他终身荣誉称号。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裴荣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矿床地质和矿产勘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