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飞虎,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尹飞虎长年扎根边疆,在基层一线连续48年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提升新疆和兵团微灌水肥一体化节水集成技术,促进国家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尹飞虎及其团队创建了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及田间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他主持研究的“滴灌水肥一体化专用肥料及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成果应用在全国13个省(区)棉花、小麦、玉米、红枣、葡萄等10多种作物上,推广面积6700多万亩。
2021年11月18日,尹飞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没有更多的体会,就是好好干活吧。在兵团工作了几十年,在农业科研战线上做了一点点事,国家、兵团给了我不少的荣誉,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11月18日,刚刚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的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说。能够成为院士并不容易,这么大的荣誉,尹飞虎无心谈及,说到工作却是激情满满。
职工群众需要什么技术,就研发什么、推广什么,不脱离生产实际,不搞徒有虚名的“花架子”,一切都为了发展、为了职工群众。48年来,尹飞虎扎根边疆,用行动践行兵团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初尝取得科研成果的喜悦
1954年,尹飞虎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的一户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他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家里有亲戚在新疆,他来到了边疆。
1974年参加工作时,尹飞虎成为十师一八八团的一名水稻研究技术员。由于勤于学习、乐于吃苦,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两年后,他加入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协助组,开始参与野败粳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和强优势组合选配工作,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课题。
为了做好籼稻的恢复系跟粳稻品种杂交工作,尹飞虎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一天做1000多个组合。
将稻种从新疆带到海南搞南繁,能够加快项目研究进度。
为了抢时间,让稻种在路上发芽,尹飞虎在家将稻种泡好,分成小包夹在腋下、缠在腰中,然后登上火车,靠体温催芽。
当时是9月,湿气入骨,虽然很难受,但尹飞虎满心都是憧憬。
上火车的第三天,小偷盯上了浑身胀鼓鼓的尹飞虎。小偷左捣捣、右蹭蹭,飞快地将尹飞虎腰中的袋子解了下来,随即被乘客发现报了警。
乘警打开袋子,一粒粒潮湿的稻种露了出来,有人惊呼:“这是什么呀!”时至今日,尹飞虎都忘不了当时人们惊诧的目光。
1978年,《野败粳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作为课题研究人员之一,尹飞虎初次尝到了取得科研成果的喜悦。
从1976年到1986年,尹飞虎从事了10年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提及往事,他心潮澎湃。
“怕吃苦,就不要搞科研。尤其在兵团,基础弱、条件差,更需要付出。”尹飞虎深有感触地说,“搞科研,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兵团精神,就是我们的风骨!”
开启科研新征程
1987年,尹飞虎调至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科所工作。他和同事在新疆引种红麻并获得成功,为新疆造纸业提供了新的原料。
1992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时任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的刘守仁,把创办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重任,交给了正在带领团队研发新型肥料的尹飞虎,希望他闯出一条兴办经济实体的路子来。
磷酸二氢钾在农作物上使用增产效果好,投入少、回报高。当时,新疆还没有生产磷酸二氢钾的工厂。高额的运费,最终都变成了农业职工的生产成本。综合考虑后,他选定了磷酸二氢钾生产项目。
尹飞虎和同事们利用废弃的露天电影院开启了创业之路。
项目经费不足,管件等急需材料买不上,怎么办?“去废品收购站淘!”不知谁蹦出一句。“行!”大伙儿应承道。
穿大街过小巷,大家来到废品收购站,扒的扒,敲的敲,拖的拖,科研工作者俨然成了“破烂王”。材料找齐了,自己动手焊接、加工。尹飞虎和同事们每天忙碌15个小时以上,晚上回家,有的人累得鞋没脱就睡着了。凭着人拉肩扛、手工作业,简易厂房和生产线终于建了起来。
苦在其中,乐在其中。仅1个月,肥料厂便投产了,一年比一年兴旺,产品远销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该项目也为后来尹飞虎团队开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奠定了原料基础。
“九五”期间,肥料厂年产磷酸二氢钾达到了1500吨,推广面积达2000余万亩。尹飞虎带领团队实施的“高效多元磷酸二氢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1998年通过兵团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自治区空白,创社会效益5.71亿元,获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金杯奖。
时至今日,由这个肥料厂发展而来的国有企业新疆三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仍呈现无贷款、无负债、盈利良好的发展态势。
科研路上马不停蹄
以水定发展是新疆农业生产的“铁律”。1996年,节水灌溉已在兵团萌芽,尹飞虎针对喷滴灌发展趋势及农业职工对配套技术产品需求,开始主攻喷滴灌专用肥研发。
对产品形态定位为液体还是固体,团队成员有分歧。从当时的国内外现状看,形态为液体的居多,原因是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如果要研发固体滴灌肥,首先要解决各营养元素的水溶性问题,特别是磷的水溶性现状较低的情况下,难度较大。
考虑到固体滴灌肥储藏方便、养分含量可塑性大、配方灵活,更适应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应用,最终,尹飞虎还是选定了研发固体滴灌肥。
尹飞虎创造性地构思出一套固态滴灌专用复合肥的生产工艺。通过4年努力,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全溶性喷滴灌专用固态复合肥。这种肥料不但含有氮、磷、钾元素,同时还含有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亩节本30%左右,增产10%以上,有力支撑了兵团节水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
2001年,这项技术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此后,又被列为科技部“星火计划”重中之重项目、西部专项、成果转化及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跨越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等,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在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职工解决生产难题过程中,尹飞虎及其团队创建出一套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及田间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节水、增产、增收成效显著,推动兵团成为我国在大田农业生产中应用节水滴灌技术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应用农业节水滴灌技术的样板。
尹飞虎主持研究的“滴灌水肥一体化专用肥料及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技术成果应用在全国13个省(区)的棉花、小麦、玉米、红枣、葡萄等10多种作物上,推广面积6700多万亩,并在中亚和非洲部分国家进行示范。
科研的路上,尹飞虎马不停蹄,热情不减。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及兵团科技攻关项目15个,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主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50余篇,取得国家专利32件,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和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多项荣誉。
当前,除了推广技术外,尹飞虎还带领团队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攻关。“当选院士,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搭建了一个平台。新疆处在极度干旱的区域,土地盐碱化程度很高,水资源匮乏,今后会围绕这些方面继续研究,帮助农业职工解决问题,更好地为国家、为新疆、为兵团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尹飞虎说,“农业技术研究没有尽头,只要能干,我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