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哀悼!戴永年院士逝世,曾主持编著中国第一本真空冶金专著

2022-01-28   澎湃新闻   阅读量:10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家 ,作者采集工程

    中国科学家

    依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所搜集的珍贵史料,展现老科学家们的学术生涯、精神世界及突出贡献。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人物专题宣传平台。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7日在昆明逝世。

    戴永年是我国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领域的先驱,发展了金属真空气化分离理论,形成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体系;发明了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和卧式真空炉,改革了锡、铅、锌、锂、多晶硅冶金部分传统生产技术,经济效益显著,其主持研究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已产业化。

    他在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锡冶金》教材,被列入国家优秀科技书目。以他牵头编著的《真空冶金》为我国真空冶金的第一部系统专著,获1990年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谨以此文悼念戴永年院士!

    少年立志学矿冶

    1929年2月9日,戴永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市,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戴永年在童年时期接受了较好的教育,1943年春天,戴永年从通海中学毕业,跟随父亲到昆明读高中。

    在此期间,戴永年有机会到云南大学去听报告,由此了解到云南大学的矿冶专业,在认识到云南矿业的重要性后,戴永年对云大的矿冶系情有独钟。

    “在众多的专业中,我对矿冶系最感兴趣,因为,在我深深热爱着的云南这片土地上,蕴藏着铅、锌、锗、铟、银这些神奇的金属。”

    1947年,戴永年报考了云南大学矿冶系,从此与有色金属结下了不解之缘。

    勇闯空白地带

    1951年,戴永年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之后又于1954年到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深造。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昆明工学院任教。

    一开始,戴永年教的是《锡冶金》课程。当时,国内还没有系统的锡冶金类教材,他只能从各个方面收集材料。

    锡矿里有铅,冶炼中要把铅锡分开。当时中国主要采用“氯化物电解法”处理铅锡合金,这种冶炼方法流程长、耗能高、污染大、回收低。戴永年发现这些弊端之后,萌生了改进冶金技术的想法。

    1957年,苏联专家谢夫留可夫应邀到昆明工学院讲学,介绍了他的真空蒸馏分离铅锡合金的试验。真空冶金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冶金技术而言的概念。传统冶金的金属冶炼过程在大气中进行,真空冶金则在小于大气压的条件下冶炼。

    在真空状态下,液体容易变成气体,蒸发的速率比常压下能提高约100倍。真空冶炼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使金属不易氧化,大大提高金属的回收率,且没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戴永年研发的内热式连续真空蒸馏炉

    尽管这个试验还只是在微型电炉中的小试验,但是这个思路却像闪电般划破了戴永年长时间的困惑,一个新的理念在他脑海中萌生——真空冶金!

    然而在现实中,上世纪50年代,真空冶金领域在国内几乎无人涉足,就连在国外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苏联教授所讲的,仅是提供了实验室试验的可能,要继续探索下去,就意味着要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而这条路的前方会碰到什么困难,无法预知,但戴永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

    圆梦真空冶金

    1958年,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戴永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真空冶金试验小组,开始了对真空冶金的探索。

    戴永年带领团队,用学校的小型管式电炉改装成真空炉做铅锡合金真空蒸馏实验,很快他们在实验中分离了铅锡。之后,戴永年将研究方向定位于工业型用炉,开始了新的探索——扩大试验。

戴永年在美国TMS年会做学术报告

    1979年,戴永年终于在全国首次成功研制出“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

    截至目前,“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在国内80多个单位及美国、英国、西班牙、巴西、玻利维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推广应用百余台/套,创造的经济价值累计超过数百亿元。

    1989年,他主持创造的"真空冶金研究室"更名为"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他带领同事们创造性地自行研究、设计,建造大、中、小型真空炉15套,供学校教学和科研。

戴永年在德国亚琛大学做学术报告

    1992年,戴永年开始关注无污染新能源材料锂的真空提炼技术的研究。锂是被誉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的稀有金属,其用途十分广泛。经过3年多的实验,取得了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999年11月,70高龄的戴永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了使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后继有人,戴永年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69名,为我国有色金属真空冶金行业的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

    “立于德,成于学,展于创,益于民”,戴永年常常挂在嘴边的这12个字,正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戴永年院士虽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始终激励我们永不停歇、奋勇向前!

    来源:中国科学家

    原标题:《哀悼!戴永年院士逝世,曾主持编著中国第一本真空冶金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