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方秦汉院士逝世

2014-10-20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114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方秦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0月14 日 21时06分在湖北武汉与世长辞,享年90岁。

 

    10月18日9:00,方秦汉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宾馆举行。方秦汉院士逝世后,刘云山、赵乐际等同志,胡锦涛同志办公室、中央组织部等单位,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向方秦汉院士治丧委员会发送唁电或敬献花圈,沉痛哀悼方秦汉同志的逝世,并向方秦汉院士家属表示亲切慰问。方秦汉院士的生前好友、同志和学生近200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方秦汉院士1925年4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50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特级专家、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1987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还获得詹天佑铁道科技大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是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方秦汉院士是信念坚定的爱国者、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德高望重的前辈、热爱生活的楷模。他忠于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热爱事业,长期致力于中国桥梁建设事业,是我国现代钢结构桥梁工程技术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他品德高尚,在六十多年的桥梁建设实践中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简朴的生活作风和踏实的学风,是令人敬仰的人格典范。

 

    在战火烽烟中,方秦汉院士在故乡浙江黄岩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形成了坚毅耐劳的品格。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他从清华大学毕业。他的人生,同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古国一道,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初出茅庐的方院士投入到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中,从此,他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与我国桥梁科技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在桥梁钢结构领域日进日新,终成大器。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学会,到南京长江大桥的自力更生;再到九江长江大桥的长足发展,直至芜湖长江大桥的全新境界,方院士的个人成长历史,成为我国现代桥梁科技进步历程的见证和缩影,令人衷心感佩;而他在国家桥梁事业中所创立的功业、所建树的理论、所培育的作风,更令人深切缅怀。

 

    我们深切缅怀方院士以桥立功的宗师之业。在武汉长江大桥之后,他参加或主持了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每座桥均有重大创新,这四座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建设史上的四座里程碑。他在桥梁钢结构领域的成就,涵盖了结构、材料和工艺等各个方面。在材料方面,他参加了南京长江大桥16锰桥梁钢的应用研究,在我国遭受禁运封锁的特定条件下,自力更生解决了南京桥的用钢问题。面对九江、芜湖长江大桥需要,他主持了15锰钒氮钢和14锰铌钢的应用研究,不仅满足了两座桥梁的用钢需要,而且实现了桥梁用钢强度的梯级跨越,实现了桥梁用钢“高强”目标,并使国产桥梁钢形成系列。在结构方面,他在高强度螺栓联结接头极限承载力研究,以及厚板高强度螺栓联结接头疲劳强度研究等方面均有重大创新;在焊接构件防裂防断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指导思想和实践措施。成功建成的九江长江大桥厚板栓焊大跨度钢梁,将我国钢桥技术提高到崭新水平,从此铆接钢梁退出历史舞台。在工艺方面,他所开创的移动式双层吊索架、双铰合拢法等新工艺,快速而高精度地完成了多座大桥的跨中合拢,使无支架架设钢梁的跨度,由武汉桥的128m、南京桥的160m、九江桥的216m,发展到芜湖桥的312m。

 

    我们深切缅怀方院士为桥立言的大匠之心。桥梁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理论上的探索、总结和完善。方院士在长期的钢桥设计与研究中,非常注重理论研究,注重技术创新成果的提炼和总结。他的著述思路清晰,要言不烦,是钢结构桥梁理论研究的经典篇章,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他更以精湛的造诣参与了诸多设计规范的编写。在中国历次铁路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写者或修订者中,都有方院士的身影。早在上世纪50年代,方院士就参与了铁道部铁路桥涵规范的讨论和修订。在1975年版铁路工程技术规范中,他是桥涵钢结构部分的主要参与者。20世纪80年代,他参加了铁道部结构可靠度设计规范的编制,是编委会成员和主要起草者。在20世纪90年代,他作为主要起草者主编了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并主持了该规范的修订工作。

 

    我们深切缅怀方院士依桥立德的长者之风。数十年如一日的桥梁科技生涯与自我修养,使他成为在桥梁工程界位望俱尊的“方老”。对待工作,他始终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这作风,由于他和其他老一辈桥梁专家的身体力行和大力倡导,已经成为大桥院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他虚心谦和、好学不倦。他常说,我虽然是院士,但只是在某些领域有所擅长,并不是“万事通”。只要有不明白的地方,他都会不耻下问,绝不敷衍了事或强不知以为知。他特别强调向实践学习。在所参与或主持的项目中,他长期驻扎生产一线,或深入工厂车间,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加以改进、提高。对待同事,他襟怀坦荡、诲人不倦。工作之余,他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和蔼可亲。他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技术的传承和提升。对于热爱桥梁事业的年轻人,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携。他希望年轻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超越自己,方院士从老一辈桥梁专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技术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桥梁技术人员。曾亲自举办钢结构系列讲座,为新一代桥梁科技人才的培养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方秦汉院士的逝世,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桥梁工程界的重大损失!

 

    方秦汉院士千古!

方秦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
桥梁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