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潘家铮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曾言三峡反对者贡献大

2012-06-29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201

  中国科技网北京6月13日电 6月13日下午。北京医院病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亲手将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的获奖证书递到一位老人的手里。由于患病,这位84岁的老人今天没能够到两院院士大会现场去领奖。他就是两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潘家铮。

  “段子”

  在中国工程科技界,无人不晓潘家铮。而关于潘家铮的一个“段子”却不仅仅在工程科技界流传。

  潘家铮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对者。正是反对者们的反复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才使方案一次比一次更理想、更完整。”

  潘家铮的话博得了广泛的赞誉,称其“对反对意见不仅仅是容忍,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

  赞誉使潘家铮得分不少。

  但潘家铮不干了,他公开澄清了人们对他这句名言的传颂:“当初在论证期间,我就是一个听不进反面意见的人。我后来提出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对者,是在事后不断反思和总结中才悟出来的道理。”

  潘家铮说,工程设计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大家都说好,没有反对意见,将来肯定会“摔跟头”。

  真诚是科学的品格,实事求是乃科学的基础。虽然坦露出了工作中曾经的瑕疵,但能够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并不影响一个科学家的光辉。

  激情

  潘家铮说过:“要建成一座工程,必须有愿意为之献身的人。如果三峡工程需要有人献身,我将毫不犹豫地首先报名。我愿意将自已的身躯永远铸在三峡大坝之中。”

  为科学献身,及至为三峡工程献身,这是潘家铮的真实想法。建坝防洪发电,不仅仅是潘家铮谋生的饭碗,更是他为百姓谋福的途径。

  1993年10月,潘家铮应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邀请,赴美参加学术会议。他在旧金山的一个座谈会上说:“我是一个中国的工程师,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演说家。我无意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任何人,而只想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真相说一说。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现在有几百万人生活在洪水威胁下,随时有倾家荡产和送命的危险……”他的这段讲话富于激情,语惊四座,博得了满堂喝彩。许多人呼吁:建三峡大坝越早越好,越快越好。潘家铮随身带去的发言稿、书籍、录像带、岩芯、画册被争索一空。

  如果把镜头再推前29年,我们甚至还能看到潘家铮的激情之举。

  1964年,潘家铮参加四川雅砻江锦屏二级电站的设计。一个为他带路的牧羊男孩问他为什么会来这里,他兴冲冲地说:“我们是来修电站的,等明年下游的炮声一响,你就来当工人吧!”男孩听了很激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电站没有上马。

  文革中的1970年,潘家铮重返雅砻江“立功赎罪”。一踏上这片“故土”,想到那个牧羊男孩,想到曾经的“食言”,他竟跪下来亲吻土地。但这一次又因历史的原因使他不得不继续“食言”。

  前后等了40年。锦屏电站上马后,潘家铮长舒一口气:“条件这么好的工程不能上马,我死不瞑目!”

  都说科学研究上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执著、坚韧,其实也离不开激情。潘家铮的这种激情来自他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工作的爱,来自他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爱。

  服务

  潘家铮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家,没有喝过洋墨水。从1950年走出浙江大学土木系之后,他就为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而服务。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锦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加乌江渡、龚嘴、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岩滩、二滩、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

  1980年,文革后第一次恢复评选中科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时,53岁的潘家铮就当选了。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电部原部长钱正英院士如此评价潘家铮:“在水利电力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他是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完全在国内学习成长的。”

  1994年,中国工程院建院。潘家铮被选为首批院士,并担任副院长。作为工程院科学道德委员会的第一届主任,他领导制订了相关规章制度,大力倡导加强院士自身和学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2000年,他又积极推动成立了工程管理学部,在促进重大工程的科学管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潘家铮特别重视战略咨询工作,积极组织院士对国家重大工程科技决策、发展规划和计划方案提供咨询。他主持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研究”“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调查研究”“我国水电能源开发战略研究”“江河流域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等多项工作,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初,潘家铮曾改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著名的《示儿》诗以表心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西电未输东,金沙宝藏开工日,公祭无忘告逝翁。”过了10年,他再次改写了《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藏电未输东,大河湾上开工日,公祭无忘告逝翁。”

  他永远盼望着祖国的水利电力事业蓬勃发展。(记者 李大庆)

潘家铮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