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祝贺!南大邹志刚教授、樊春海校友获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2019-11-20   南京大学   阅读量:132

      11月18日,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名单出炉,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共56人获奖。其中,南京大学邹志刚教授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樊春海校友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01

      何梁何利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本着爱祖国、爱科学、爱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怀“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中国的奖励基金,奖励中国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共同创建的香港社会公益基金。自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成立以来,何梁何利基金以其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评选结果,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也得到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各界的肯定和好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基金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个奖项。

      “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既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著,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也授予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科技突破,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和推进技术创 新,建立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实现我国民族产业居于当今世界前列者。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特定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主要考察被提名人近10年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按学科领域分设数学力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天文学奖、气象学奖、地球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农学奖、医学药学奖、古生物学考古学奖,和机械电力、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冶金材料、化学工程、资源环保、工程建设技术奖等17个奖项。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青年创新奖”。


02


      邹志刚教授

      邹志刚,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和材料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两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

      邹志刚教授长期从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反应机理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在Nature、 PRL、Advanced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JACS 等一流国际期刊发表SCI科学论文560余篇,他引20148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77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2项,7项发明专利已成功进行产业化转化。2012、2016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03


      樊春海教授

      樊春海教授,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1996年)、博士(2000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有机固体研究所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博士后。2004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和上海光科学源国家中心(筹)生物成像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宽诚讲席教授,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

      樊春海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分析化学、DNA纳米技术、生物光子学,至今累计在Nature、Nature子刊等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引用3万余次,H因子94),已申请8项美国、国际专利和50余项中国专利。获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士(IS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奖励。


邹志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樊春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邹志刚
  • 樊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