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张直中的雷达之路

2020-04-17   中国科学家   阅读量:282

中国的雷达技术研究,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50年代取得一定发展,

经历了从装配修理、

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的过程。

张直中,

我国最早接触雷达技术的人员之一,

也是中国雷达发展历程的

见证人、规划、设计者。

在他手中诞生了诸多中国雷达的第一。

“前人的阶梯,自己的思路。

唯实求真,灵活执着,知难不退”,

是他的雷达人生格言。

2011年4月1日,张直中在寓所欢度94岁生日(钱永红摄影)

-1-

为中华崛起发愤学习

1917年,

张直中出生于浙江省海宁盐官镇,

6岁时随父母定居上海。

在尚公小学接受了良好的小学教育。

中学时代,

张直中眼看祖国河山屡遭沦陷,

“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思想

在那时便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

中学时代的张直中

1933年,

在《科学世界》杂志第8期

发表《X线发生的浅说》,

论文叙述了X线的发明,

获得校内外读者的好评。

1936年,张直中考入

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

因“七七事变”爆发,

浙大被迫西迁。

学校迁址后依然遭到了日军的轰炸,

最危险的时候,

他离炸弹的弹坑只有40米。

面对满目疮痍的校园,

张直中下定决心,

誓为抗日而发奋读书。

他选定电讯研究方向,

将国防事业作为己任,

准备用科学知识投身无线电行业。

1940年8月,

浙大举行毕业典礼,

竺可桢校长以荀子的名言

“君子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激励毕业生肩负起抗战建国的使命、

为国家做贡献。

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1940年签名赠与张直中的照片

1940年大学毕业后,

张直中前往重庆

在电信机械修造厂技术室工作

后来,他得到了前往英国

学习超高频技术和雷达技术的机会,

他是英国皇家通信工程兵学院工厂基地的

第一位中国学者。

40年代张直中在重庆电信机械修造厂调试设备

在英国,

张直中实地观察了

在二战中使用过的三种先进雷达,

警戒雷达、探照灯雷达和炮瞄雷达。

零距离的观摩、学习,

让他开阔了眼界。

他立下鸿鹄之志,

以开发祖国雷达事业

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1947年,张直中学成归国,

他的第一篇雷达论文,

刊登在《联勤学术研究季刊》

杂志创刊号上。

论文详细介绍了英国研制的

S.L.C. MK Ⅵ式探照灯雷达。

1948年,张直中在《联勤学术研究季刊》创刊号发表论文,介绍英国探照灯雷达

由于时值国共内战,

民国政府已无振兴工业

和发展先进技术的迹象,

于是,张直中决定

将研制国产雷达的计划和热情,

寄托给中国共产党。

他相信,

只有新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雷达梦想。

图片

-2-

走出自己的雷达道路

1950年10月,张直中被调往

军委通信部南京雷达研究所工作。

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梦想路径。

1952年上半年,

张直中接受任务,

用一个月的时间,

完成四部101警戒雷达的研制。

他和团队争分夺秒,

成功攻克了发射机不稳定的技术难关。

四部雷达及时运到朝鲜前线,

有力地保障了志愿军的防空作战。

1953年,

研究所成立设计室,

张直中为主任,

受命仿制苏式防空警戒雷达。

当时没有一张雷达图纸,

只有一台没有天线的苏式П—3型样机。

在没有任何借鉴和参数的情况下,

张直中从零开始,

率领了十多名技术骨干

和十多名新分配来的大学生,

进行全机系统及天线馈线设计。

通过不断地测绘、试制、改进,

最终成功仿制出第一部

国产实战型中程防空米波警戒雷达。

从此,中国有了自行制造雷达的历史。

1956年,

张直中升任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负责领导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

张直中提出放弃

美国1950年代前期的

“磨石山”(Millstone)体制,

走一条自主开发的道路。

他与团队一起展开

脉冲压缩课题研究,

把国外杂志上处于原理性探讨的

单脉冲跟踪体制的科学原理

和实施方法弄通了,

并自主成功研制了

我国雷达发展史上

第一部单脉冲试验雷达,

为60年代中后期

研制导弹和卫星靶场精密测量雷达

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1965年,张直中获国防部长颁发的预备役军官兵役证

1964年6月,

中国电子学会举办

第十二次无线电电子学

科学技术报告会,

在报告中,他说:

“终有一天我国的雷达事业

将列在最先进之列。”

1970年4月24日,

我国成功发射了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传来了

张直中参与研制的

单脉冲精密测量跟踪雷达

成功完成任务的好消息,

这让身陷逆境的他获得了精神安慰。

1972年,

张直中翻译并总校了

数百万字的《雷达手册》。

他还总结了自己十多年来

在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撰写出版了专著

《雷达信号的选择与处理》。

197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雷达专著《雷达信号的选择与处理》

-3-

开启雷达交流国际之窗

1980年4月,

张直中率领中国雷达代表团访问美国,

参加第二届国际雷达会议。

这是中国首次

在国际雷达会议上的亮相

国外都想了解中国的雷达发展情况。

 张直中《中国雷达技术研究发展概况》Survey Paper – Rada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演讲稿(1980年)

张直中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做演讲,

题为《中国雷达技术研究发展概况》。

报告不长,但内容详实,

与会代表对中国的雷达技术水平

大为震动。

报告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各国专家纷纷示意

要与中国同行进行技术交流,

由此开启了

中国雷达技术的国际交流窗口。

2003年,张直中(右)与美国希尔教授在合成孔径雷达合肥会议的合影

-4-

造出中国的DBS争气雷达

1980年初,

作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

张直中接受了研制

歼击机脉冲多普勒(PD)雷达的任务。

他亲自主持

该体制样机方案论证和技术攻关,

还加强了多普勒雷达总体室技术力量。

年底,张直中带着总体方案

向国防科委组成的专家评审组汇报,

获得好评。

    但在其后的研发过程中,张直中发现有些研究试验需端正路线,一些原未想到的新问题需要解决。经过3年的攻关,他们取得了初步成果,为研制实战型机载多普勒雷达开拓了道路。

1990年代,张直中在十四研究所办公楼顶介绍雷达设备(侯艺兵摄影)

1984年,

中国军事代表团与美国军方谈判

购买F16战斗机上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1987年,美方同意出售,

但所售产品中并不包括

将成像清晰度提高8倍的

脉冲多普勒雷达中的

多普勒波束锐化功能。

张直中得知后非常气愤,

决定自力更生。

1989年,

该体制样机成功试制出来,

需要将样机带上天空,

做固定方位波束锐化比达12倍的试验。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

已经70多岁的他不听劝阻,

执意登机试验。

张直中登上了老式螺旋桨飞机,

在南京上空转了近四个小时,

圆满地完成了测试任务,

成功地在显示器上

获得了波束锐化的地形实验图片。

功夫不负苦心,

1989年,

机载雷达总体和信息处理研究

终于顺利通过了国家鉴定。

20世纪90年代,

研发出某新型号机载雷达,

其所包含的多普勒波束锐化功能效果

相比美产雷达,

效果提高了8倍多。

被国家领导人称为“争气雷达”。

 一生从事雷达事业的张直中

将雷达比作一首美妙的诗,

吟诵一辈子也不厌倦。

    在与笔者交谈时,他表达了对雷达事业的钟爱,对祖国雷达发展前景的信心与希望:“我有幸经历了中国雷达技术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60年。回顾自己的雷达人生,我无怨无悔,心满意足。人生有限,科学无限。愿建设二十一世纪富强祖国的年轻‘雷达’人,踏在我们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肩膀上,奋力攀登!”

    作者简介:
   钱永红,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传记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参考文献:

    1. 王福如. 张直中.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第三集. (1992年)北京:科学出版社.

    2. 钱永红. 张直中:无悔的雷达人生.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 第三册(2017年)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张直中口述,钱永红访问整理.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2013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 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张直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雷达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