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作者:周积明(湖北大学教授)
10月4日,闻李正名先生遽然逝世,我心中十分沉重。我与正名先生虽未谋面,却因他的祖父李维格而结识、笔交。正名先生有无数名誉和身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农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但我更愿意随着南开大学的师生们,称呼他为“南开先生”。他在南开园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想必,这个称呼他也是喜爱的。
正名先生出生于上海,其祖父李维格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先驱者之一,在汉冶萍公司的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晚清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称他“志气才华均第一流”,“中国有经验,只公一人”。2014年,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冶萍公司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在爬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李维格之哲嗣李中道先生有二子一女,长子李正名,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通过朋友,我辗转得到正名先生的邮址,遂冒昧发去邮件,询问先生手中有无尚未刊布的相关资料。两日后,即接到正名先生热情洋溢的回函,他对项目表示支持,还提供了诸多资料线索,并说:“请您将邮寄详细地址告知,一挨形势许可,我可以寄去手上的一些资料。”令我非常感动。来来往往,我们之间竟互通信函十余封。我曾向正名先生承诺,如果写成研究文章,将最先寄给先生指正。不意文章未成,先生溘然辞世,我深感哀痛和歉意。
追忆先生时,我再次翻阅《光明日报》于2019年5月19日发表的《从“海归”到“农民”——“南开先生”李正名的爱国情》一文,赫然发现,从李维格到李正名,这个家族中一直传承着爱国血脉。
李维格曾自述说:“鄙人默观时局,知钢铁世界,此厂实为中国富强命根,遂不顾利害,冒险从事。然仔肩之重,困难之多,四年以来食不甘而寝不安者,几于无日不是。”1907年12月,李维格接任汉阳铁厂总办,他向全厂公告,将自己的薪水“每月提银二百两存放本厂蓄储处生息,为同人中或有因病因伤身故,家属无人养赡者,稍稍补贴”。而此举之目的,是希望帮众人度过艰困时刻,“为中国保全此根本实业”。正是满怀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和责任,他出洋考察、改良铁厂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生产管理、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推动汉阳铁厂反败为胜,面貌焕然一新。
李维格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正名先生。1953年,大学毕业后,李正名毅然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先进科研环境,随第一批中国留学生集体坐船,辗转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彼时,百废待兴,全国的科研机构只有四十多个,科研人员不足千人,科技成果更是寥寥无几。即便如此,他亦义无反顾。
正名先生曾在自述中称,人生幸运事有二:其一“在旧社会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的困难时期,父母亲勤俭持家,维持生活实属不易,但仍家风严格,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要求我们读好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要求我们坚守信誉,做人正派,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因此我们从小没有染上任何不良习惯。”其二是“1953年,我当时坚决要求回国,在深明大义的父母亲支持下,经过持久斗争才能回家团聚。”
尽管阻挠和困难重重,但正名先生依然坚定地回到祖国。后经教育部分配到南开大学工作,担任杨石先教授科研助手,随后跟随杨石先教授攻读研究生。1956年,他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证书号为001,因而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南开先生”。
这位“南开先生”也不负其名,倾尽一生心血,为中国农药“正名”。2007年,正名先生斩获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其团队自主研发创制的单嘧磺隆,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超高效除草剂,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自主创制除草剂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独立创制除草剂能力的国家。
经过正名先生等几代中国农药人的共同努力,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农药产量已达世界第一,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一半出口到世界各地。
也正是在2015年,他将刚刚获得的“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奖金50万元,全部捐赠给杨石先奖学金基金会。此举,他视为理所应当:“当在市里颁奖大会上接过奖状证书时就想到,正是由于党组织和杨老的多年培养和帮助,我才有可能做出一些成绩。我应该遵循知恩图报的中华传统,尽微薄之力添砖加瓦,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捐赠仪式结束后,他骑着自行车独自回家。
回顾正名先生的人生历程,虽历经曲折,却始终坚定不移。当他中断留学生涯回国时,身边嘲讽和不解的声音,时有响起。但他认为:“回国后我的专业知识能和祖国科教事业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岗位上做出一定的业绩,看到所参加的科教事业的成果和培养人才的成长,感到自己的人生过得很有价值。”
追忆先生几事,那些曾经的话语,一直在我耳边萦绕:“人不能仅满足个人的物质利益,在精神上也应有所追求。”李维格先生如此,李正名先生一生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