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薛禹胜: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2021-07-28   新华报业交汇点客户端   阅读量:136

    “我们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创新,但特别需要的是颠覆性的创新,这是我多年研究工作中的深刻体会。”今年6月11日,在全省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在发言中表示,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做到源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58载科研工作中,薛禹胜从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安全的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攻克了多个世界性难题:主持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套特高频继电保护装置;发明的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方法,至今仍是国际上唯一得到理论证明并实现工程应用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四川二滩水电送出等重大工程,相关软件包应用遍及法国、美国等29个境外机构;主持研发的电网广域测量分析保护控制系统(WARMAP)于2006年在华东电网投入运行,成为世界首个大电网停电预警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覆盖我国4/5的省级以上电网,该系统上线以来,我国电网迄今未发生系统范围的大停电。

    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冰灾对电网造成颠覆性破坏。他带领团队建立起外部自然灾害下电网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将停电防御体系从电力系统内部拓展到台风、雷电、山火、覆冰等外部灾害,将电网防御自然灾害的理念由“事后被动防御”提升为“提前主动防御”,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华东、西北、江西、云南、湖南、广东、宁夏等省级及以上电网。

    2014年,为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他带领团队将研究视角从电力系统拓展至电力市场、碳市场、能源低碳转型等领域,提出了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E)研究框架,在国家、地区以及能源企业的低碳转型中得到应用。

    如今,年过80的薛禹胜院士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在CPSSE框架下,探索基于混合仿真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协同优化方法,致力于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薛禹胜院士在科研工作中收获丰硕成果。但他在生活中却极其简朴,他和夫人至今仍然居住在步行到办公室只需几分钟的老房子里,家具和电器使用了几十年不舍得换新,却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慷慨回馈给了社会。

    他坚信教育强国,和夫人一起先后捐资700万元发起教育基金,为山东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资助。不仅如此,他把学校给的兼职报酬又捐给了学校。

    他热心慈善,常年资助贫困人士及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曾获得第八届“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鼓楼区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等荣誉。

    “我们的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需要更多的关爱”,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薛禹胜教育基金捐赠仪式上,他深情地说道,“既然我现在已经比多数人早消除了生存的压力,就理应多些行动,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策划:肖勇

    撰文:蔡姝雯 蔡斌

    摄影: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