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90岁院士闻邦椿百部著作诞生

2020-12-21   东北新闻网   阅读量:45

    90岁院士闻邦椿百部著作诞生——

    “我还要继续写下去

    12月20日上午,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一场特殊的盛会在此举行,所有来宾都怀揣着同一个念头,那就是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已经90岁高龄的闻邦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这场“弘扬科学精神,分享大成智慧”——闻邦椿院士“百部著作”品读交流与赠书大会上,闻邦椿让大家了解到他的一项最新成就——创造了目前世界上理工科学者撰写百部著作的最高纪录。

    著书立作是分内事

    闻邦椿是机械工程和振动工程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他参与编著的第一部著作是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于1960年发行的《选矿机械》,当时的闻邦椿年仅30岁,刚刚从教不久。闻邦椿说,著书立说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分内事。

    百部著作可分四类

    10部属于传记类和乡土文化类著作,描述了个人成长和家庭奋斗的经历。

    20部机械产品设计类著作,其中的《机械设计手册》一卷本、二卷本、六卷本和七卷本,成为全国数十万家装备制造企业必备读物。

    30部振动的利用与震动控制类著作,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撰写《震动机械的理论与应用》足足花了他7年的时间,这本历时最长的著作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40部做人做事方法论著作,总结提出了全局形态普适性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

    科学方法论的践行者

    闻邦椿的创作历程已达60年,其中的爆发期是在70岁之后,85%的作品在最近20年完成。他说“教学、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70岁之前,我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用于著书。在撰写这些书籍的同时,我认真研究了科学方法论,从内心感到科学方法论对于人生、集体成长的重要作用。这种方法极大提升了我著书的兴趣,更提高了效率。”

    闻邦椿提出的全局形态普适性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可以用“3←4321”来解构,即围绕目的(为什么)、内容(做什么)、方法(怎么做)3大核心要素,从4个主观潜能、3个客观因素、2个动态因素和1个指导思想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闻邦椿介绍,科学方法论体系具有思想性、全面性、科学性、普适性、实用性的特点。在他工作、写作的全程,诸如产品创新设计、创建震动利用工程新学科、推动科技创新、增加身体健康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闻邦椿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从未来学的观点出发,人类自身也应该同时向这一方向发展,要“重视人和物的同步发展”。

    百部著作只是新起点

    虽然已经年届九旬,但闻邦椿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有不失幽默。他的讲述,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大家为他身体力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祖国建设事业躬耕前行而感动着。他还借此机会,将百部著作赠送给3家母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写书期间,闻邦椿累了就休息几个小时,醒了就打开电脑,专心写作。“我现在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也不用人搀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现在还带着两个博士生。我还要继续写下去。”闻邦椿壮心不已,希望围绕课堂讲授方法学、科技创新方法学、智慧人等7大主题,书写出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专生、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7类方法论作品。完成150本著作是他定下的最新的小目标。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岳雨/文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张文魁/摄

闻邦椿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