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郭永怀:一个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英雄

2018-05-11   搜狐网   阅读量:716

原标题:郭永怀:一个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英雄

1968年的12月5日,

周恩来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外宾,

这时,一位秘书慌忙走了进来,

对总理耳语,

说是首都机场的一架飞机着陆时失事,

其中有xxx。

周总理听到了这个名字,

当场痛哭失声。

叫郭永怀,

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

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

当年,他和钱学森一样,

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出身的小伙,

36岁就受聘到康奈尔大学任教。

因为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

于是美方就要他填一张调查表,

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

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

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另有一项问:

“如果发生战争,

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

郭永怀回答:“。”

由此,他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

而且也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他和钱学森都是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

先建好房子,才能搞装潢。

没有原子弹这个可以“换家“的宝贝,

我们永远无法在美苏面前抬起头来,

经济再繁荣,

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周总理当即派密使前往美国,

想要说服在美国留学的华人科学家,

回国构建尖端国防系统,

当然,

愿意回来的始终是少数人,

郭永怀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

被美国监视拘留了五年的钱学森,

终于熬到了可以归国的时机,

临行前,

他还不忘郭永怀约定:

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

我等你。

刚开始,

两人还别情依依,

可钱学森一回到国,

老郭就坐不住了,

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

当时,许多朋友都劝他:

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

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

为什么总是挂记着贫穷的家园呢?

不劝倒罢,

劝的人越多,

老郭越来火。

他说:

“家穷国贫,

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郭永怀归期在即,

为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

素来沉默的他,

在西尔斯院长举行的欢送烧烤晚宴上,

把自己数年的研究数据手稿,

全部一页一页地扔进了炭火堆……

这个情节还在电影《钱学森》里,

被编剧套用过。

那些资料都是最核心的研究成果,

看到这一幕,

妻子李佩惊呆了,

感到非常可惜,

劝阻说:“何必烧掉?留下回国还有用。”

郭永怀说:

“这些东西烧了无所谓,

省得他们再找我麻烦,

让我回不了国,

反正我都记住了。”

1956年的9月,

郭永怀夫妇终于拿到了回国的邮轮票,

回国途中,

郭永怀一家在旧金山作短暂停留,

与赵元任一起吃饭。

席间,赵太太说:

“胡适这几天在旧金山感叹,

像郭永怀这样的人都要回国了,

真是人心所向啊!

同年9月30日,

郭永怀一家踏上了归国的邮轮。

上船前,

一群穿制服的美国人先上了船,

对同船的物理学家张文裕的行李大肆搜查,

拿走了不少东西。

为此,轮船延迟起航近两个小时。

此时妻子李佩才明白,

丈夫焚烧手稿的良苦用心。

到北京后,毛主席专门接见了他。

在与周总理见面时,

总理对他说:

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尽管提。

郭永怀回答:

“我和学森等同志相比,

已经回来晚了,

我只想尽快投入工作。”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

应该说还算幸运,

1956-1966年,

被认为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

大师哥钱学森,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小师弟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

他们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

1959年6月,

苏联老毛子突然单方面致函中共中央,

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

之后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

就上门来找郭永怀,

俩人走进书房,

门一关,

足足谈了三个小时。

正是这一次拜访,

郭永怀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

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

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

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这样他和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一起,

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条大腿

这个情节,

电影《无问西东》里也出现过,

主角陈鹏,

签下了保密协议,

来到了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

多年后,晓明的头发都掉光了,

那个基地真的可以说是,

穷山恶水,鸟不拉屎啊!

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

气侯变化无常,

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

得,也别说鸟了,

就是试验现场也荒凉得寸草不生。

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

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高原浮肿,

50岁的郭永怀因此显得特别苍老,

满头白发。

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

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

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

在多次试验后,

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

最后择优的办法,

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确定了最佳方案。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当蘑菇云升起,

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

但郭永怀却啪嗒瘫晕在试验现场,

他实在太累了!

带着傲人的成果,

他坐飞机回到北京,

受到了不能公开的热烈欢迎。

有人回忆当时的情形:

“爆炸了以后,

我们到西郊机场去接他们,

叶剑英都去接,元帅们都去接,

都到机场去了。”

光阴过得飞快,

时间的指针来到了1968年12月4日。

在苍茫无人知的青海基地,

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

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他要急着赶回北京,

把这个新得到的数据带回去。

同事们劝他:

“晚上不安全,

您就明天去吧。”

郭永怀笑笑说:

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

天空从漫天星斗的藏青色的天,

慢慢到东边泛起鱼肚白。

即将要降落北京机场。

飞机开始降落,

起落架落下,飞行员开始降低高度。

2000米、1000米、500米...

然而就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

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

开始猛地坠落。

从400米高空坠落的时间,

大概不到10秒,

完全没有任何让人反应的时间。

据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

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

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

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随后这位生还者便失去了意识。

如果以后有机会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

真的难以想象,

仅仅10秒之内,

郭永怀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

也不知小战士当时是否害怕。

但是他们就做了这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

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

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

完好无损

对如今的中国而言,

我们可以挺直腰板,

和每一个列强谈笑风生,

原因就是有核武器,

家底子硬气!

我们也往往会嘲笑几十年前的中国,

一穷二白,

砸锅卖铁地搞尖端技术,

忘记了经济建设,

殊不知,

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

经济建设得再繁荣,

那也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

当坠机的噩耗传来,

他的妻子李佩极其镇静,

几乎没说一句话。

整夜,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

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

克制到令人心痛。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

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

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

在那时,

说一句安慰的话,

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多年后,

89岁高龄的李佩带着随身的花布口袋,

走出归国以来,

一直居住的中关村“科源社区”13号楼,

来到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

将自己的全部积蓄三十万元汇到中科大,

用以补充2003年成立的“郭永怀奖学金”。

没有任何仪式,

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她说:

“捐就是捐,

要什么仪式。”

- END -

郭永怀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