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陈芳允:著名无线电电子学家

2015-09-02   光明网   阅读量:205

陈芳允:著名无线电电子学家

2015-09-02 16:28:00   来源:光明网

内容摘要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无线电电子学及电子和空间系统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

陈芳允 科技世界网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1957年,原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他即对卫星进行了无线电多卜勒频率测量,并和天文台的同志一起,计算出了卫星的轨道参数,该方法成为以后中国发射人造卫星所采用的跟踪测轨的主要技术之一。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陈芳允担任了卫星测量总体技术负责人。当时,卫星测量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卫星的跟踪观测到底采用哪种手段和方案,中国还没有经验。为此,陈芳允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反复论证。

陈芳允不仅主持了技术方案的设计,还参加了设备研制和测量台站的建设工作。经过他与其他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分别在新化、南宁、昆明、海南设立了四个多普勒测量站。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地面观测系统很快抓住目标,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计算,及时预报了卫星飞经世界各地的时刻。由陈芳允主持完成的卫星测量方案非常有效,不仅圆满完成中国第一颗卫星测量任务,而且为中国卫星测控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后,陈芳允参加了中国回收型遥感卫星测控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工作。那时正值“文革”时期,陈芳允被下放到陕南一工厂进行“锻炼”“改造”,在此期间,陈芳允设计完成了遥感卫星的测控系统方案,为中国第一颗遥感卫星成功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芳允长期从事无线电电子学及电子和空间系统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著有《无线电电子学的新发展》《卫星测控手册》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1986年,他和部分院士联名建议发展中国的高技术,促成了中国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

2010年6月4日,一颗由中国科学家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10929号的小行星1998CF1,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43191号通知国际社会,正式命名为“陈芳允”星。

陈芳允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