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竭诚为国兴 努力不为私

2019-01-08   央视新闻客户端   阅读量:757

陈芳允(1916.4.3—2000.4.29)是浙江省台州市人,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陈芳允是无线电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早期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全面参加了系统设计和建设工作。他提出和设计了发射我国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为建设我国卫星测控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国家“863”计划发起人之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理论奠基者。

1

1934年陈芳允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后通过宁溪同乡、物理学家王天眷介绍转到成都无线电厂。抗战胜利后,陈芳允抱着科技救国的决心,赴英国留学。经过四年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陈芳允,带着世界第一流的电子工程技术的精湛造诣,与希冀一展宏图的一腔抱负,回到了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委以重任,筹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956年,该研究所建成后,他担任第四研究室主任,随后成功研制世界首创的超短波脉冲测试设备,这是为“两弹”测量放射线的。1963年,他与助手一起成功研制了一台毫微秒脉冲取样示波器,在国际上属首创。1964年,陈芳允成功研制抗干扰雷达,这是我国首次在飞机上使用单脉冲体制的雷达。

1

1984年,陈芳允调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任常任委员。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一起提出了对中国高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1

20世纪70年代初期,陈芳允就开始了通信卫星测控系统的研究论证。如何使地面测控设备控制36 000千米高空的卫星?陈芳允提出采用微波频段,多功能统一在一套设备上,同时实现跟踪测轨、遥测、遥控、数传。1984年4月,这个系统在我国发射第1颗同步通信卫星中发挥了很高的效用,1985年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作为中国回收型遥感卫星测控系统方案设计和制订工作的主要参加者,陈芳允为我国十几颗遥感卫星的成功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陈芳允提出并主持了“双星定位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在1989年演示成功,在世界上第1次实现地面目标利用2颗卫星快速定位、通信和定时一体化。

1

2010年6月4日,一颗由中国科学家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10929号的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43191号通知国际社会,正式命名为“陈芳允星”。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求新服务不爱名,惭愧国人赶超心!”这是陈芳允写的诗句,也是他的人格和精神的很好写照。

陈芳允
中国科学院院士